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
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
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
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
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
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
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
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
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
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
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
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
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
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
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
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
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
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
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清华和北大大体的出路是类似的,我们就以清华大学来分析一下吧。
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研究生2518人,主要有4种出路:第一种,大约10%左右的人选择读博,其中7%选择了出国(最近几年的人数都不超过200人)第二种,大约89%的人选择了就业第三种,大约1%的人属于待业阶段第四种,有40人选择了直接创业1、关于清华出国那些事,本科三分之一出国,去英国和美国的最多有的人会说,清华出国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嘛,也不像外界说的一样,有那么多的人都跑到欧美了,不回来了嘛,只是部分人嘛,比如像最近上了热搜的颜宁,已经成为了美国的院士,估计再回来的可能性很小了。
但事实是,清华每年大约有3000人的本科生,其中有800人左右,近1/3的人都直接读完本科就出国了。
至于这些人到底有多少人能回来,真的很少。
据最新的调查,虽然现在回国留学的回流比以前高了,但是大约只有1/3的人回来,清华回来的人就更少了。
2、就业的选择单位性质,一半人选择安稳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其中:13%去往党政机关,基本都是考公务员的12%的人去往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单位等33%的人去往国有企业,相比来说这个比例还是挺高的清华研究生毕业,有近一半的人选择比较稳定、舒适安稳的这种生活。
总体看起来,其中去往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人最多,大约也占一半。
3、签约人数较多的企业签约人数最多的是华为,其次是腾讯、网易、阿里、百度,基本上国内薪资最高的这几个企业,清华研究生签约的人数都很多。
再者天津组织部、河北组织部这两个是考公务员最多的其次国家电网、中信集团、中科院、中国建筑、中国核工业、工商银行、上海汽车、招商局集团等国企和科研机构,签约人数也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