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热情,类似于动力,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内部因素,第二是外部因素;而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
内因主要是保持好奇心、想象力,由此而产生兴趣,兴趣发展到强烈的爱好,这时孩子自然就喜欢学习了。如果一个人对一个事情不喜欢,他会不会有狠劲儿?不可能,是不是?如果谁说有,那也只是表象、假的,时间一长本质就会显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高中或者大学,你不喜欢某科,你就几乎一生都不喜欢它;不喜欢,就不会下功夫,因此成绩不好,愈加不喜欢,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是最恶劣的过程,一定要极力避免;由此可见培养孩子对各科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培养兴趣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相当有用的方法-刻意练习,该方法不但对于学习具体科目有帮助,对兴趣培养一样有功效。
它包括多方面内容,主要为:
* 只在“学习区”练习
* 把需要练习的内容分成几个针对性的小块,对每小块进行反复练习
* 及时反馈
不要总在舒适区练习,因为那些你已经很熟悉了;要在你不行的、急需加强的地方挥洒汗水。
对学生来说及时反馈,是通过老师(或家长)的观察,以及考试检验的,在此不详说。
提高学习的动力-狠劲,我们还要说一说自律、意志力。人的意志力也是需要锻炼的;当然这个锻炼必须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开始。如果一个人不练习自己的意志力,那么在他的青年阶段就会因为该方面起步低而错失很多本可以稍微努力就能获得的东西。孩子弱冠,要有志气;因为年纪大了志气会大幅衰减。
但是意志力的使用不能太大,因为意志力是个人的稀缺资源,每天供应有限,早晨用完,下午和晚上就没有了(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参照《意志力》一书)。这里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分段再分段;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先分三段,然后在每段中再分三次,就会非常容易。
这个方法不但对于提高意志力有帮助,对于其他事情也有帮助。
孩子学习中,如果有美感,有收获,人就乐于执行,所以一定要研究学习方法,因为好的学习方法,使孩子能轻松掌握知识,而且成绩好。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全靠刻苦,那不可能学得很好,你需要使用巧的方法;倘若既有狠劲,又有妙法,一般人就比不上了。
首先要重视学习方法,不重视你永远不会去研究。假如你跟一般人的学习方法一样,你就永远考不上名校。我有一篇文章说到考上清华的概率是1/2000(大致相当于五个学校考一个--不分重点不重点);考上排名前10的大学,几率为1/200(大致相当于四个满员的班考一个),这个概率依然很低。如果不研究方法-没有独特的学习手段,就考不上心仪的好学校。知道那些考上名校的学生怎么做的吗?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他的父母都在努力,孩子只是那个先锋罢了;没有父母在后面的帮助、研究、介绍方法,孩子一个人考上名校的机率也有,但非常之低。
学习方法主要指哪些内容?第一是记忆,怎么能方便地记住?第二是理解。什么都记不住,老是在原地,你怎么思考,拿什么思考?所以记忆是很重要的;记忆力好的学生成绩普遍比较好。而记忆是可以通过训练大幅提高的。
第二要学习高效记笔记的方法。一定要会记笔记,现在有各种介绍,什么康奈尔笔记法、日本笔记法等,推荐前者;它使得学生复习起来比较方便。钱钟书就是一个记笔记高手,所以他的记忆力超强;如果你笔记记得好,记忆力也会超强。
记笔记,是主动式学习,复习效率高,学习就轻松;第二你自己的东西,理解就很容易。长期练习记笔记,逻辑能力也会提升。
下面就说说逻辑:学数理化离不开逻辑,学英语也离不开,逻辑不行,就很难弄懂语法,也记不住。语法能死记硬背吗?不行,死记人会崩溃的,因为它量又大,又枯燥。
怎么学习逻辑?要适当看看这方面书籍-以启蒙读物为好-比如《简单的逻辑学》;第二要经常写作,写作可以极大锻炼人的思考能力;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父母跟孩子说话时,要主动使用逻辑。
最后我们要说所行也不要太过,过刚易折;父母常带孩子到外面走走看看,参加一些活动也很重要,既能丰富孩子的视野,心胸也比较开阔,事情就容易想通想透,有些事情人纠结起来就越来越沉重,多到外面看看才能打开心结。
还有,多跟优秀的人打交道;如此学生不但能学到很多方法,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能由于榜样作用激起学习动力。
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学习兴趣?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说法,学习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取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可以推动人们,不断的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
这样说有点晦涩难懂,其实说的直接点,所谓的学习兴趣就是,促使一个人不断的探索新知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在驱动力一般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好奇心,第二是胜任感,第三是自主感。
好奇心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了求知欲,那里就没有了学校。
不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大部分的知识都源自于人类对于所生存世界的好奇,就是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孩童在很小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将一个蜡烛放在桌子上一段时间之后,然后你把蜡烛钉到墙壁上,此时大部分孩子都会问:“为什么要把蜡烛放到墙壁上,为什么要这样放置蜡烛?”
可能这样简单的问题,在一些成年人看来有点幼稚,但其实这正是人类能够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大草原中,如果他不能够随时洞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他不去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那么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很有可能给整个族群带来灭顶之灾。
但很遗憾的是,有了教育之后,有些老师或者家长以教育的名义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当孩子在问为什么太阳是圆的,为什么花颜色是红的?有些家长往往会粗鲁的打断他们的提问,长此以往,他们也不会再对周围的变化,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任何兴趣。
而只有一小部分孩子,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
这些孩子进入到学校之后,即便是没有老师的督促父母的监督,他们也会自主的学习,因为学习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惑,能让他们活的满足感。
胜任感在分析完好奇心之后,接下来说下胜任感。
所谓的胜任感,顾名思义,就是你感觉自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当一个人,擅长做某件事情,并且做得比别人出色时,他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就会转化为他们持续不断努力的动力。
比如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可能他们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时候还讨厌考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取得好成绩。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要么脑子比较聪明,要么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当他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胜任感,学习能给他们带来优越感是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他们也会不断的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不过有些学生表现的可能有点过激,这就是很多家长说的,我家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
归属感影响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第3个因素是归属感。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不仅大人如此,小孩也是如此,即便是再内向的孩子,TA也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朋友。
当孩子在一个小圈子呆久之后,同伴之间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就会慢慢变得非常相似。
举个很简单例子,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如果有两三个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很有可能慢慢的所有的学生变的都不喜欢学习,对学习都不感兴趣。
而如果在一个宿舍当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学习,可能其他学生为了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他们也强迫自己去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媒体经常报道,一个宿舍内的学生成绩都特别好。
有些宿舍的学生成绩都特别好,有些宿舍所有的学生成绩都特别差,这并不是简单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是在这个群体当中,大家为了寻找归属感,他会不断的纠正自己的行为,尽量让自己能够融入到这个小集体当中。
怎么办?因此,要想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问题入手,尝试学以致用。
不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大部分科目的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会让你的学习动力更足,学习目标更明确,而且还能体会到另一番乐趣。
比如,你在学习力学时,不妨思考下,你学的知识,能不能帮助你分析河流形状的成因;你在学完三角函数之后,你可以思考下,三角函数能不能用来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
当你开始带着问题去学习,你会发现,自己的好奇心,又慢慢地被激活了。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知识点,而是一整套问题解决方案。
第二,加入到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群体中。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叫“马太效应”,该现象说的是,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这种现象在学习中也存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学习效率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好,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每天要遭受同学的鄙夷,家长的嫌弃,成绩会越来越差,有些高中毕业之后,只能被迫中断学业。
而要想让自己的学习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关键是要寻找到打破原来的学习行为习惯的突破口,而最容易寻找的突破口,就是让自己加入到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群体中,在这样的群体中,你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对于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这就是个伪命题,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无动力,想提高学习成绩那是不可能的。
学习成绩的提高,来源于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认识,如果学习态度比较明确,自然会产生无尽的学习动力,成绩才有保证,否则,一切皆成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