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秦朝郡县制的状况,郡县制的建立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郡县的出现并不是秦统一六国后自动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
一、郡县制的起源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在建立之初,郡县并不隶属于郡县。早期的郡大多位于各诸侯国的边境,具有军事防御的性质。
《左传》曾记载春秋时期赵简子的誓言:“克敌制胜,大夫收郡,大夫收郡。”这说明县比县富,县比县地位高。
到了战国时期,秦、楚、燕、赵等国都有郡,而且大多位于各国边境。比如战国初期,魏国设置西河郡(在今天的郓城和渭南之间)和尚军郡(在今天的榆林附近),目的就是为了西防秦国。
赵国也有设郡的记载。王武陵、陵取射骑后,在边境设戴、雁门、云中等郡。
战国时期,在赵蓓长城脚下,赵武灵的胡金铨赋拍摄了一个骑马的雕像。
郡的起源早于郡,关于郡的最早记载可推至春秋中后期。比如《左传》记载:“晋一郡,为晋大夫,可鄙也。”经过不断演变,春秋后期出现了具有行政意义的郡。
此时的楚国先后灭了今天淮河流域的强国、申国、蔡国、黄国,然后又先后立陈宫、全公、沈工为郡守。这些县知事的设置,说明该县是早期建立的。
在秦国,秦国灭戎的时候,分别设立了上桂和蓟县。可以说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都远离中原,很容易扩张领土。
至于新占的土地,楚秦不再封地,而是设前朝君主为郡县行政长官,直接管理土地。
楚国(今荆州)的杜英
与此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方的晋国。公元前539年,把这块土地让给了郑石。之后晋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大量的郡县,到了春秋时期,晋国设置了50多个郡县。
战国初年,齐国也有设郡的记载。随着郡县的日益增多,君主不仅在边境地区设置郡县,还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设置大量郡县。这说明战国时期设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郡县的形成与完善需要指出的是,战国郡县的设置与秦六国郡县的设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有相似之处:第一,作为君主直属的地方,君主可以有权利将其收回或剥夺。
;第二,县知事是直接设立的,受君主管辖。这两个相似点说明,此时的郡县改变了封建制度中的皇位世袭制,开始向君主直属的领地转化,其行政制度更有利于君主的管理和统治。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郡县的管辖范围在建立之初就有很大不同。一些县的面积特别大,而另一些只有今天一个乡镇的大小;第二,很多位于边境地区的郡,有些类似于郡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军事性质。
这也说明,在分裂的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地郡县的情况也不一样。
楚汉传说中的秦始皇
早些年,大部分郡都位于边境地区,管辖范围也比较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为了管理这些边境地区,在郡县内设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郡县。
所以战国末期开始确定郡与郡之间的隶属关系,郡归郡治,这就是秦郡县制的雏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彻底废除西周时期使用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原郡近36个,有的在六国统一前就已存在。
如前所述,魏国的尚军、西和县,赵国的戴军、云中县,燕国的幽北平县、渔阳县、上谷县、辽东县、辽西县等。
此外,秦国还设置了长沙县、琅琊县、巨鹿县等。在新统治的土地上,从而形成了史书记载的三十六郡。
秦三十六郡地图
后来,秦始皇继续扩张领土。在统一六国的基础上,他又陆续在新开发的土地上设郡。
比如秦始皇开陵区,南下百越,设南海郡、桂林郡、大象郡。同时派蒙恬北上讨伐匈奴,并开辟了九原郡,开辟了从秦都咸阳到九原郡的直路。
里耶古城出土的水井(作者拍摄)
1973年,举世闻名的里耶秦简在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被发现。在里耶秦简牍中发现了传世文献中没有记载的洞庭郡和苍梧郡,使秦郡的数量再次增加。
里耶秦简之地(作者实拍)
但历代史家对秦郡的数量做过详细的考证。比如民国初年的学者王国维,《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者谭启祥,今天北大的辛德庸,都对秦郡县数做了细致的考证。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秦的郡县数在48至51郡之间。但秦郡最准确的数字,可能要等新史料的发现和旧文献的新发掘,才能有更准确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