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是哪国人

因纽特人是哪国人,第1张

因纽特人属于哪个国家(因纽特人在哪个大洲)

说起最能御寒的民族,就不得不提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它们大多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

过去,因纽特人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虽然它有一些歧视性的内涵,但人们仍然可以接受这个名字,因为他们确实吃生肉。

但他们更喜欢称自己为“因纽特人”而不是“爱斯基摩人”,意思是“真正的人”。因纽特人已经在北极定居了几千年。他们是如何在恶劣的北极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因纽特人的日常生活

北极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低温。七月,平均气温低于10℃。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9℃-零下34℃;最冷的二月,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3℃。

常年生活在北极的因纽特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了解因纽特人的生活。

在服装方面,因纽特人必须保证防寒的效果,所以他们穿多层毛皮制成的外套。内层皮肤保暖,外层皮肤防风不透水。

他们的鞋子是海豹皮缝制的靴子,鞋底不能留针孔,以免渗水。他们的袜子是用北极兔的毛皮制成的,当他们穿鞋时,干草会放在袜子下面以保持干燥。

寒冷的环境很难发展农业,所以因纽特人主要靠渔猎获取食物,也采集野草莓。

北极的交通非常困难。传统的因纽特人冬天主要使用雪橇出行。夏天主要靠徒步,皮划艇在海上或者江河湖泊中使用。

因纽特人住房也很有学问。许多朋友在观看因纽特人的图片时可以看到半球形的冰屋。这是他们在寒冷中的住所。

雪屋是如何建造的?

雪屋,顾名思义,就是冰雪搭建的房子。它们看起来像一个大锅或蒙古包。当然,它的形状很容易受到质疑。

雪屋是由冰雪建成的。人类真的可以穿着它们睡觉而不冻伤吗?气温冷的时候,因纽特人会自己搭建雪屋,数量不同,大小不一。

大雪屋的直径可以达到七八米,小雪屋的直径只有两三米。原料是雪块,真正做到了“纯天然,无污染”。当然,雪块不是随便找的。如果你想建造一个好的雪屋,你必须找到最好的材料。

最好的材料是被风吹起变得致密的雪块。质地均匀,可以堆得很紧,冰晶可以互相粘结。

因纽特人选好雪块后,会用骨刀切成一定弧度的雪砖。大小取决于房子的大小,一般长1m,宽0.5m,厚0.2m。

然后,以挖雪砖留下的雪坑为基础,在雪坑周围建一圈,再建一圈折叠起来。建到一定高度时,要在一面墙上留一个临时出入口,方便雪砖的搬运,然后把雪屋封起来。

给雪屋加盖是非常重要的。切好的雪砖要刚好比顶洞大一点,然后从里面托住,再根据洞口的形状进行修补,完美的封住屋顶。

考虑到通风问题,穹顶下要留一个小洞。雪屋的门不会开得太大,有的甚至不修门,而是在入口处挖一条几米长的通道,这样可以保暖。

睡在雪屋里,真的不会冷吗?

因纽特人建造雪屋的速度非常快。一个成年因纽特人从选材到入住,搭建一个雪屋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

雪屋的寿命没有我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长。雪屋的平均寿命是50天左右,所以他们经常要建造新房子。然而,人们更关心它的坚固和温暖,而不是它的长寿。

很难相信,但事实是:冰屋非常稳固,可以御寒保暖。雪屋为球形结构,呈拱形弧形,坚固稳定,可抵御强暴风雪。

从这个角度来说,雪屋起到了非常好的防风作用。另外,冰雪的导热性差,屋内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外面;出入口通道用兽皮覆盖,比房子还低。可以挡住冷风。

通道小,又在雪下,冷空空气很难进入屋内;房间内的暖空气空向上聚集,不易流失,冷暖空空气的对流也会使房间变暖。

此外,冰屋内壁重新冻结后,形成光滑的冰壳,这是光滑的反射面,有助于保存辐射热。

在屋子里生火,雪屋会化吗?

雪屋稳固结实,防风保暖效果好,所以因纽特人一家人睡在里面,不用担心冷不冷。

待在冰屋时,他们还会点燃海豹油灯照明取暖,有时还会在盆地岩石中点燃海豹油篝火。

虽然他们在冰屋生火,但是冰屋不会融化。刚开始,冰屋的表层可能会融化一点,但只是薄薄的一层,很快就会冻成光滑的冰壳。

冰壳形成后,油灯和篝火产生的热量无法融化它,也无法融化后面的雪砖。有北极探险家表示,即使气温低至零下50℃,住在雪屋的人仍然可以不穿毛衣。

冰雪是冷的,这与温暖是完全相反的。但是,用雪砖搭建的雪屋却能达到很好的防风保暖效果,甚至还能生火,真是太神奇了。

因纽特人不仅睡在雪屋里,还用雪做家具。床和桌子是用冰雪做的,然后铺上上海豹皮等动物皮。除了冰屋,因纽特人的生活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让人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51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