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陵后面是谁为帝

刘弗陵后面是谁为帝,第1张

刘弗陵下一个皇帝是谁(刘弗陵之后是谁做皇帝)

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21岁的赵涵皇帝刘弗陵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孩子。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君主。在驾崩前独揽大权的霍光,立即着手准备从旁系皇族中挑选最合适的刘皇族来继承皇位

由于刘弗陵没有继承人,皇帝只能从前皇帝刘彻的后代中选出。

刘弗陵死后,刘彻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绪还活着。

作为与刘弗陵在血缘上最亲的兄弟,按理说,刘旭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早在梁武帝时期,刘绪就因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而失去了继位资格。作为前朝被否定的太子,刘旭基本无缘皇位。

没有兄弟可以选择,最后,他们只能从刘弗陵的侄子中选择。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除了刘弗陵独嗣,齐王刘虹独嗣,其余四个儿子都有子女。

其中,被废黜的巨的所有子女都在“巫术的诅咒”中丧生,没有子女可供选择。因此,只有刘旦、广陵王刘绪和昌邑王刘波可以选择。最后,霍光选择了刘波的儿子刘贺做皇帝。

你为什么选择刘鹤?原因既不复杂也不简单。

刘弗陵死后,广陵王还活着,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更不用说他的孩子了。

王与霍光有宿怨,甚至被霍光间接逼死。前83年,刘旦与霍光的政敌长公主、上官桀等人勾结,意图谋反。霍光抓住了他,最终导致刘旦自杀。所以刘旦的孩子也无缘皇位。

广陵王和王的子女都因种种原因被霍光排除在皇位之外,只能从昌邑伯的子女中选拔。当时,昌邑王刘波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刘贺。

就这样,刘贺有幸坐上了达汗皇帝的宝座。

俗话说,好心没好报,但有时候,是报复而不是报答。

尤其是受益人是皇帝的时候,皇帝怎么会喜欢对自己好的人呢?

皇帝感激臣子,结局不外乎两种,要么君臣相和,成就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君臣故事,比如唐肃宗和郭子仪;要么君主和臣民反目成仇,决一死战,如曹茂和司马昭。

刘贺和霍光显然属于后者。

我们都知道,在与霍光的君臣斗争中,霍光是最终的胜利者。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奇怪。霍光是两朝元老,又是赵迪的权臣。连桑弘羊和上官桀这一群老狐狸都打不过他,更别说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刘贺了。

在这场君臣之争中,刘贺的表现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年轻”。

他做事肆无忌惮,毫无章法,不知如何承受。皇位还没坐稳,刘贺就急不可耐,公开流露出要从霍光手中夺回皇权的愿望。

自古以来,权臣有新君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成功了就手握大权,失败了就要吃苦头。所以,当刘贺流露出要加害霍光的想法时,霍光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不是因为他胡作非为,而只是因为他想夺回霍光集团的权力,把他们彻底驱逐出朝廷,甚至杀掉。

试想,霍光集团刚刚选了刘贺做皇帝,刘贺就迫不及待地要夺取他们的权力,才能坐稳皇位。你说,这种“恩将仇报”谁能忍,谁能不生气?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我按兵不动之前,我想对他们做点什么。如果我等他坐稳王位,他会不会吃亏?

没有人会坐以待毙。

很快,霍光集团决定先下手为强。既然刘贺注定不会重用他们,甚至想杀他们,那还不如改天。如果他能成立,自然就废了。

刘贺在位第27天,霍光借孙女上官皇后之手,以太后之名下诏废掉刘贺这个新君主。

刘贺被废,自然要建立新的君主。这个新君主自然是西汉皇室的中间人。

霍光虽然想继续做一个倚权的权臣,但也不想做一个谋篡皇位的奸臣。

先不说他与刘王室的亲密关系,此时的西汉统治稳如泰山,无人能撼动。

霍光不敢有所行动,只要稍微流露出改朝换代的念头,全世界都会群起而攻之,当地一个叫刘的诸侯王会在瞬间与他联合起来,向着首都长安疾驰而去。

因此,新国君必须而且只能从刘王室中选拔!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它。

至此,霍光不再像之前选择刘贺那样“鲁莽”,变得格外谨慎。

刘贺的倒台让霍光的名声跌到了谷底,他成了孤家寡人——霍光完全失去了信任,无论是在内廷还是在外朝,在当地的刘氏皇族中。

所以这次选举皇帝可以说是霍光最后的机会了。不管是好是坏,他都不能再做了。如果他再敢废掉汉献帝这个臣子,别说一个地方诸侯王,就不会放过他,甚至天下百姓都不会放过他。

刘贺第一次被废,霍光可以以此为借口,为国为民着想,但如果有第二次,那任何借口都没用了!全世界只会认为霍光想当皇帝,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去做。

到那时,霍光的一生就毁了,千百年也不会忘记。

最后,霍光选择了的孙子做皇帝,史称汉武帝。

霍光为什么选择刘询当皇帝?除了刘询是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王室之一,还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霍光在当时是孤家寡人,赵迪王朝的政治斗争,加上刘贺的废立,使得霍光在朝廷成了敌人,霍光在内廷、外朝、地方都没有盟友。

如果在朝廷没有盟友,就算权力再大,他也动不了。除非他自己就是皇帝,否则总有一天会被打死。所以霍光要想守住自己的权力,必须有盟友支持。

当时,霍光唯一可以选择的盟友是一直在暗中活动的刘玉鑫。

而要获得太子李残余势力的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天下唯一的血脉为帝。只有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会支撑自己。

第二,让刘询当皇帝可以恢复霍光已经跌到谷底的名声。废刘贺对霍光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劣势就是名声跌到了谷底。在很多人眼里,他已经成了奸臣的代表。

虽然刘询的祖父刘巨因为“巫术的诅咒”而被杀害,但他的仁义之心仍然在民间流传,许多人仍然怀念刘巨的善良。

同时,刘炜的母亲魏如昀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皇后,她的叔叔卫青和表哥霍去病更是受人尊敬的英雄。可以说,刘维家族在民间的名声很大,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消失。

因此,对霍光来说,拥立刘询为帝是恢复名誉最快捷、最安全的方法。

第三,刘询很容易控制。霍光为什么废除刘贺?并不是因为刘贺想脱离他的控制,甚至想把他驱逐出朝廷,所以宁愿冒开小差的风险也不废除刘贺。

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他容易控制。

虽然刘询在刘彻和刘玉鑫统治后是西汉的正经皇族,但经过巫术的诅咒,刘询的血统毫无地位可言,实际上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朝中虽仍有大臣暗中支持一脉,但所谓落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狗欺,龙头刘据被杀。那些追随他的大臣能有多大出息?

与刘贺和其他诸侯的儿子相比,刘询是最好控制的。他没什么基础,也没什么权力。他是一张白纸。可以说,谁先支持刘询,谁就是刘询的靠山,刘询的根。

这样看来,霍光立刘询为王无疑是最合适的。如果他想在没有根基的刘询坐稳皇位,他只能依靠霍光。只有霍光在场,才能稳住阵脚。让刘询登上王位。霍光不怕他会做什么。刘询只会听他的。

就这样,刘询终于被霍光选为达汗的新皇帝。

那么,霍光笔下的刘询真的和刘贺不一样吗?刘询真的愿意被霍光控制吗?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刘询和刘贺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不愿意被霍光控制,更不愿意被霍光控制。

他在时“久闻霍家尊,内不能善。”

他即位后,把霍光和霍家的势力视为皇权的巨大危险。

事实上,当时的霍光和霍家确实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在刘询登基之初,霍氏家族的影响力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顶峰。不考虑旁系和余党,仅霍的嫡系部队就遍布朝廷要害部门,地位至关重要:

霍光:傅将军(宰相之上,国家最高军政长官);

霍禹(霍光子):一中郎将(掌管锦衣卫);

霍山(霍光哥哥霍去病的孙子):骑车校尉(监督林玉的骑行),统领胡月兵;

霍云(霍去病之孙):中郎将;

邓广汉(霍光长子女婿):长乐卫(长乐宫(太后住所)的守护人);

金(霍光女婿):车中校尉(掌管御车);

赵平(霍光女婿):光禄博士,三七队长(掌管于);

范(霍光女婿):都督辽将军,未央宫卫(未央宫(皇帝的住所)的守卫);

任生(霍光女婿):林玉,大将军(主管长安守备)。

可以说,霍光虽然因为废除刘贺而受到当时世人的谴责,但就实际权力而言,他仍然是西汉王朝的头号人物,除非受到满清文武的夹击,否则他的地位很难撼动。

当时无论皇宫还是长安,他们的“治安工作”都掌握在霍士手中,朝廷的军权直接掌握在霍光和霍禹这对父子手中,完全大权在握。

然而,与行事鲁莽的刘贺相比,虽然刘询也想夺回皇权,但他一点也不鲁莽。

刘询虽然没学过帝王之术,但长期生活在民间,深谙社会变迁和人情世故,所以能沉着冷静,谨小慎微,举止如常。

刘询知道,他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不是靠自己的身份,不是靠自己的才能,而是靠霍光的支持。

如果没有霍光的支持,他永远不可能坐到这个位置上,所以他要想坐稳自己的位置,现在就必须听霍光的,任霍光摆布。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等到重掌皇权的那一天。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他现在做不到,就忍着。只要皇帝的头衔还在,总有一天会收回皇权。

毕竟刘询正值壮年,而霍光已经是暮年。即使消耗能量,也会要了他的命。

起初,霍光对刘询也有怀疑,担心他的投标是假的,所以他用各种方法来测试它。元年(73年前),霍光借口回刘询,试图试探刘询。

幸运的是,刘询非常聪明。他知道刘贺是怎么失去皇位的,他也知道长安乃至整个天下的兵权都掌握在霍家手中。就算他是皇帝,就算霍光还管着他,只要霍光不点头,他的政令在未央宫下达的那一刻,就立刻变成一张废纸,毫无用处。

因此,当霍光提出要重新掌权时,刘询没有表现出任何兴奋,但他一点也没有犹豫。他马上以年轻为借口出口,不仅让霍光继续掌权,还在猴子身上给了他特别的粮食封地,以示尊重。

刘询的表现让霍光非常满意。从此,霍光再无怀疑,可以高枕无忧,做他的权臣了。

当然,并不完全受霍光和霍家的支配。为了慢慢摆脱霍光和霍家的控制,他在明面上假装尊敬霍光,同时在暗地里用极其隐蔽的手段发展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核心力量。

首先,刘询利用他的皇帝身份来宠爱皇室贵族,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在对宗室贵族示好时,刘询也巧妙地选择了那些对霍光威胁不大的宗室贵族示好,以免被霍光怀疑。

要知道,分布在西汉各地的宗室,并没有因为刘彻的减族而大不如前,但是所谓瘦骆驼比马大。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皇族聚集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刘询能等来他们的支持,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和霍光的防相抗衡,至少帝位可以更加稳固。就算将来霍光陷入困境,霍光也会像刘贺一样,不敢贸然废了他。

因此,登基以来,就开始分封刘的宗室:

这年元年五月,刘询下诏,燕王刘玉鑫丹,封刘简为王;七月,广陵王之子被封为潮阳侯,刘被封为平渠侯,被封为侯。10月,刘旭最宠爱的小儿子里卡斯被封为高密王。同月,之子被封为安定侯。

第二年四月,封广川王之子刘宽为东乡侯。前三年六月,刘询再次下诏,让中山王刘琨之子刘璋为该部官员。这四年五月,刘询封刘旦的儿子刘清为燕王,封新昌侯。

狄杰元年六月,下诏,恢复被判有罪而被取消宗室资格的宗室成员身份,理由是要效法姚,团结宗室,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给刘询宗室贵族的各种礼物使他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宗室的支持。

其次,刘询利用各种手段分化甚至瓦解霍光集团。

骑将军张安世是霍光的副手。刘询即位后,有意识地拉拢张安世。

为了不让霍光怀疑,刘询的拉拢也很隐晦。他并没有直接施与张安世恩情,而是不断施与张安世的哥哥张合恩情,理由是他养大了自己。

先是把张安世的食邑增加到10600座,然后任命张安世的三个儿子张、张延寿、祖为中郎将。

在刘询的赞助下,张安世逐渐与刘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子对将军十分恭敬,但内心平和,内心充满光明。”就这样,霍光的副手张安石不自觉地向刘询靠拢。

除了善待张安世,刘询还通过与仆役杜延年之子杜陀的关系善待杜延年,并通过光禄大夫善待丙吉,为其建立皇位。

刘询的仁慈极大地分化了霍光集团的朝廷势力,促使霍光的许多亲信慢慢倒向刘询一边。

再次,刘询大力提拔他的近亲和朋友成为朝鲜的官员。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被霍光集团包围的刘询要想迅速发展,完全忠于自己的核心力量。除了宗室,其余都是他的外戚和他在危难时结交的朋友。

即位后的外戚有许皇后娘家徐氏、祖母娘家史氏、母亲娘家王氏。因此,当时除了永远找不到王家的后人之外,大力宣传徐家和史家。

此外,刘询还提拔了一些他在民间结识的朋友到朝廷任职。比如戴长乐说,“宣帝在民间时关系密切,即位后被提拔为亲信”。于是,陈,“的微时有其原因,所以他与别人玩游戏,并作出几个消极的进步。和宣帝即位,因此。”

经过一系列的授受运作,刘询的皇位越来越稳固,朝中忠于自己的亲信越来越多,效忠自己的朝臣也越来越多。

即使仍然受制于霍光和霍家,他的皇位也不再轻易被霍光和霍家废掉。在这一点上,只要刘询不与霍光正面对抗,懂得韬光养晦,活得比霍光久,天下迟早会回到他的手中。

霍光的集团根植于霍光,霍光在这里,刘询几乎没有机会。即使他用尽各种方法向宗室贵族示好,分化霍光集团,向朝廷提拔亲信,也有不少人逐渐转向他。

只要霍光不死,大部分都不会直接倒向刘询,只会由衷地支持他,最多是暗地里支持他。

但是,只要霍光一死,所有心往刘询的人都会在瞬间倒向刘询。

霍光死后,有了之前打下的基础,刘询瞬间拥有了绝对的实力,开始对她的家族发动最后的反击。

当然,刘询并没有直接对她的家庭动手。虽然霍光死了,但她的家族还有一些力量,霍光毕竟是刘询的英雄。男主角死了就动手做男主角的家庭,难免会被世人议论。

因此,采取了逐步清算霍氏家族的计划。

霍光死后不久,就先下诏令,官员可以不经过群臣而直接对陈说话,让他把群臣引到霍山空去,把国家大事的权力直接集中到自己手里。

此后,逐步将霍氏家族及其党羽清除出中央朝廷,将他们调离京师任地方官。然后,刘询解除了属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政党的总理魏贤的职务,任命忠于自己的魏翔为新总理。

最后,刘询在霍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快刀斩乱麻,直接把霍家负责镇守皇宫的将领全部清除出去,把皇宫守备和中央军的领导权交给了外戚徐家和心腹官员。

最终,国家大事被牢牢掌控,霍氏家族完全失去了对朝廷的控制。

霍光死后第三年,霍阴谋造反,不甘失败,毒死了皇后徐平君母子,全家罪成处死。

刘询最终能否坐稳皇位,重掌皇权,关键就一个字,那就是“忍”!

无论是霍光还是霍家,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钱就给钱,更别说权力和金钱了。甚至让霍光的女儿霍成俊做自己的皇后都没问题。可以说是将“忍”发挥到了极致。

即使霍光死了,很明显他已经忍受了六块刘询,而且他没有立即对她的家人动手。相反,他是一步一步来的。首先,他继续忍着,利用霍的“宠信”和她的放纵,让家人放松警惕。

然后一步步把霍家及其党羽驱逐出朝廷,由他们信任的大臣取而代之。

最后用权力逼他造反,在占领正义事业的同时把他连根拔起。

如果刘贺能做到刘询的隐忍,那就轮不到刘询做皇位了。

可惜蜜罐出身的刘贺太年轻精力太充沛,行事太莽撞。他的帝位还没有稳固,所以想杀了他的权臣。这难道不是自杀的一种方式吗?一条壮龙终究打不过一个地头蛇!

刘询非常擅长当皇帝。即使忍受了霍光十几年的“傲慢”,在霍光死后也没有立即与霍家对抗。反而他还是采取了最稳妥的做法,用了三年时间把霍家逼到了自杀的地步。

在不伤害名誉的情况下,他依然可以占据大义,将她的家庭连根拔起。不得不说,刘询真的很能“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53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