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
(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
1、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3、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
4、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 5、多媒体辅助的有效性选择 6、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
7、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阐释 8、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 9、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
10、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 11、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 12、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13、知识延伸与拓展 14、板书提示与课件讲义 15、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
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呈现与教学创新。(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案设计的可能流程:(因电脑硬件有问题,附图发不上来,只能放在照片栏目中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怎样写?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学设计,以前叫教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刚开始教书的前三年只知道是照搬照抄教案上的内容,虽然对自己有不满但并没有什么突破;在教第二轮的时候,稍微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脱离了参考教案自己写,这也算是进步。但具体的格式、要求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今天看了2007年全国历史研修和其他几篇文章,结合广东历史培训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文字稿的写作格式》,把今后自己教学设计的要求和注意点整理如下。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 *** 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 *** 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 *** 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2113分的写作要求:三个 *** 5261作要求:(4102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1653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拓展资料:
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③立意要“新”—是...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的目的。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手段怎么写展开全部《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