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表
1、全国各个省/直辖市的教育厅根据自己省/直辖市所在的时区,制定统一的中小学校,在校作息时间最高上限,作息时间上限定在7-8小时之间为宜。同时明确规定上午课间 *** 和中午午休时间最低下限,并且制定每周体育课和体活课程数最低下限。高中上午课间 *** 时间建议不应少于30分钟,午休应不少于1小时30分钟,每周体育课应不少于两节,体活课应不少于一节。2、根据作息上限,制定学校作息时间法规和公约,并组织各所学校的领导统一签署。有联网电脑的学校通过网上签署,若没有联网电脑的学校则可以采用学校校长去教育部门签署或教育部门邮寄公约文件至学校,校长签署的方式进行。二、使用技术性方案监督中小学减负落实情况
1、虹膜检测方法+视频在线抽查
如果学校无视减负政策和规定,仍然经常向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经常晚上熬夜学习,眼部会因此长期处于充血疲劳状态。教育局可安排检测人员每隔50天到各个学校突击检测一次,将检查结果和录像视频汇集到市教育局。对发现问题的学校,将进行进一步调查,对确认违规的学校将给予处罚和通报批评。2、校园摄像记录系统
若学校给学生的负担过重,习题册过多,将大幅加重书包的重量,有条件的省区,校园门口可以在各个学校安装摄像记录系统通过网络链接区教育局,各省教育厅和各市教育局可以通过该网络系统网上查看各个学校的减负情况,该系统不但可知道减负情况,更大的优点是可随时了解校门口安全与秩序状况,起到保护校园安全的作用。三、使用政策性措施对中小学减负落实情况的监督与评比
1、各个教育局设立网站,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管区内学校信誉排行榜,并对每所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建立一套电子档案,电子档案设20分为原积分。用于记录学校遵守教育法规的执行情况。开设受理对违规学校进行投诉的电话和电子信箱,受理对违反减负规定的学校的投诉。发现违规的学校除进行通报批评等,将对电子档案的原积分给予扣分。每一学年结束,根据各校分数,进行排榜。榜单通过网络等媒体公布一次。2、增强性的措施(若以上措施收效不大,建议采用)
(1)体质评定,医疗体检部门将各所校各个年级的,人均体质变化状况;视力状况提交本市教育局,教育局根据学校人均体质、视力变化情况进行排榜。排榜使用评分制,评分的原则是:各个学校内学生的人均体质、视力的保健情况越好,越靠前排名,保健情况越差越靠后排名。(2)每所学校 *** 场上,设一台可转向摄像头,链接教育局,...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运用行政力量予以实施。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他们的行为。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无疑是教学预设的结果。教学预设构成预期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展开则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现场。一般来说,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产生好的预期教学。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1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教学设计和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
1、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2113面向全体学生526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4102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成1653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轻松愉悦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应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2、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阅读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自身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智慧,接受教师的指导;同时也从同伴那里获取信息;让每一位学生在其智力、能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每节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课堂学习的空间在结构上要多样化,比如可采用系统整体观和结构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活动空间。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以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得到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实行在备课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的“双案制”备课法。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应科学、准确、清晰、恰当,能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刚柔相济,不断激起语感和美感,使学生如坐春风、浮想联翩,这样才能掀动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发言,无论学生的种族、地域、性别、贫富,都要一视同仁。更要关注心理上、经济上、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要因势利导,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道德规范和完整人格。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要使教学节奏达到这样的境界:张弛相间、变而有度、活而有序,能有一种强烈明快的节奏感。不管是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时停、时续、时急、时慢,才能不断激起思维的波澜,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要提倡和引导学生求异思维,要鼓励学生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同一个事物;要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即使学生的创见是错误的也值得欢迎。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科思想发展的脉络。要注意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发展的现实、现代科技、生产实际与书本知识的沟通。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作业,既...
教学改革内容除了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观念改革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改革?要从学生自身出发,现在一些学生由于诱惑太多,空前浮躁,应该从交流沟通入手,关注学生真正想要得到什么,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照本宣科。考核体制是否能从单纯的知识考察,标准答案,转变为学生自主总结,提升认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论文考察。都是值得思考的。
如何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二,要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改革都要改革哪些方面?教学改革是2113一个大的工5261程,应该从教学内4102容、教学方法、教学手1653段、教学效果评专价、属实验实训等各个方面着手改革,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改革教学理念,改掉束缚每个教育者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是改革就要有创新之处,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必然是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老师的教课方式,教案的制作和课堂授课的模式等等。
请问什么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其主体包括教学主体(师生)、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对所有相关主体的系统化、长效性调整和实践都会成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