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范增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是桐城历史上最有名的人。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陈平施展“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途中病死。
02
李公麟李公麟(1049年-110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代杰出画家,桐城十大名人之一。李公麟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
03
张英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学圃,又号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著名文人、大臣,名相张廷玉之父,桐城著名代表人物。张英是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个人著作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四库著录》、《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
04
姚鼐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其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05
刘大櫆刘大櫆(1698年-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他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对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代表诗作有《西山》、《至安庆书院》,散文有《骡说》、《游三游洞记》、《程易田诗序》。
06
程芳朝程芳朝(1611年-1676年),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程芳朝能诗文,清代诗人们称颂他:“听夕阳惟闭门,读书穷四部。墨妙宗平原,艺苑称独步。”也善于书法,尤其擅长行草。他的书法特点是书写得体、雄强茂密、精力内含、瘦劲有法,高深绝人;运笔流畅,行如流水,一气呵成,结构沉着,真情流动,点画飞扬,体现出他深得颜体行草风格之妙。
07
余珊余珊(1471年-1529年),字德辉,号竹城,明朝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桐城)人。因居竹城保,遂以为号竹城。正德三年戊辰科吕柟榜进士,以行人授监察御史。余珊一生为官清廉,政绩颇丰,为江西、四川名宦,崇祀名宦祠。个人文学作品散轶较多,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卿马孟祯收集余珊遗作编《竹城集》诗集,另有《余廉使奏议》二卷载江南通志目录。
08
戴钧衡戴钧衡(1814年-1855年),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其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这本初稿传到了家乡大学者方东树的手中,方先生看了以后笑说:“十年以后,等他的学识磨炼到一定火候的时候,会自责的。”他从方先生诗论中得到了启示,省察到自己从前所做的诗,实在太草率了,于是收回以前所刻的《蓉洲初稿》。
09
汪志伊汪志伊(1743年-1818年),字稼门,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双港镇白陂塘汪氏,清朝大臣。汪志伊是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充四库馆校对,议叙,授山西灵石知县;后调榆次,迁霍州直隶州知州;擢江苏镇江知府,调苏州,连擢苏松粮道、按察使;五十八年,迁甘肃布政使,调浙江。
10
戴名世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戴名世在文学、史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成就,从《南山集》中可看出他的散文是沿着明代唐宋派的道路在发展,有其特色。他与桐城派方苞交往甚密,论文主张对桐城派古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1
何彤文何彤文,版县志有其名,曰其原名焕文,号芰荷,桐城姚郎中鼐高弟子也。嘉庆戊辰副贡生,为松湘圃相国所特赏,旋以佐职分发。初试郴州,继贰靖州,又佐郡岳州,尝代权兴宁各县,均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所至有循声。后护理衡州府知府,适衡阳彭玉麟应府试,彤文奇其文曰:“吾老矣,中流砥柱必此人也。”其著有《丛桂山房诗存》、《听松随札》、《西溪偶录》、《从政笔记》诸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