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西介绍

关于巴西介绍,第1张

关于巴西介绍

[拼音]:Baxi

[外文]:Brazil/Brasil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陆邻除智利和厄瓜多尔以外的所有南美国家。介于北纬5°16′~南纬33°45′和西经34°45′~73°59′之间。南北长4320公里,东西宽4328公里,国土面积851.19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位,占拉丁美洲总面积的41%和南美洲总面积的48%。人口1.344亿(1985),居世界第六位,约占拉丁美洲总人口的1/3。全国分为23个州、3个地区和 1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质基础古老,以巴西地盾为核心,寒武纪以来经历了以上升为主的升降运动,古老的结晶岩受侵蚀出露地表,地壳比较稳定,基本上未受到褶皱变动,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也较少。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全境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900米以下,其中200米以下平原占41%。海拔9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3%。自北而南共分为5个地形单元:

(1)圭亚那高原。国境北部是圭亚那高原的组成部分,自北向南倾斜,其南缘大致与赤道平行,面积占国土总面积2%。 最北部边境陡立的山岭为奥里诺科水系和亚马孙水系的分水岭,内布利纳峰海拔3014米,三月卅一日峰2992米,分别为全国第一和第二高峰。高原由前寒武纪结晶岩构成,主要是太古代花岗岩、片岩和片麻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一般表现为海拔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岩性坚硬部分往往屹立为坡陡而顶部浑圆的蚀余山,高约1000~1500米。在布朗库河以西,结晶岩基底上覆盖着中生代砂岩沉积,岩性也坚硬,形成桌状高地,如罗赖马山,海拔2771米。本区矿藏主要有铁、锰、铝土等金属矿。

(2)巴西高原,又称中央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位于中部、东部和东南部,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大部分地区与圭亚那高原构造相似,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向北倾斜。基底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干枚岩、石英岩等组成。东部曾受元古代褶皱运动和第三纪断裂上升作用影响。通过长期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在岩性特别坚硬的石英岩、片岩等出露部位,形成脊状山岭或断块山。脊状山岭如圣弗朗西斯科河东侧南北走向的埃斯皮尼亚苏山脉和迪亚曼蒂纳山脉,两条山脉连接,南北延伸约1500公里,海拔1000~1500米之间;断块山如大西洋沿岸的曼蒂凯拉山和马尔山,前者山势崎岖,一般山峰均超过2000米。高原上还有 3个地势较低的高原盆地:一个在欣古河上游,海拔200~300米;另一个在圣弗朗西斯科河中游,海拔250~500米,两者都覆盖着更新世的沉积物;还有一个在阿拉瓜亚河中游,海拔约200米,常遭泛滥,覆盖着近代沉积物。高原东侧有一条著名的大崖壁,面向大西洋;西侧是单面山,面向亚马孙平原。高原由于前寒武纪的剧烈褶皱与岩浆活动,生成丰富的矿藏,主要有铁、锰、铬、镍、铀、金、金刚石、石英水晶及稀有金属等矿。

(3)亚马孙平原。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在巴西境内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1/3。自古生代以来长期以沉陷为主,屡遭海侵,在前寒武纪褶皱基底上覆盖着厚层的后期沉积物。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下。平原西宽东窄,略似漏斗形,西部宽约1280公里,到奥比杜斯宽仅160公里。河漫滩由松软的近代冲积物组成,排水不良,陡岸之上的高位平原,表层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沙与粘土组成,排水良好。亚马孙河口湾多岛屿,最大的岛是马拉若岛。本地区的矿藏主要是沉积矿床如石油等。

(4)沿海平原。指北部和东部沿大西洋岸的狭窄平原,是开发最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北起亚马孙河河口,经纳塔尔附近的圣罗克角,南至里约热内卢和桑托斯附近,宽32~64公里,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北宽南窄,属冲积平原,海拔100 米以下。沿海有沼泽、砂丘及潟湖。平原的背后为大崖壁,即南部的马尔山和东北部的博尔博雷马崖壁,一般海拔900米左右。崖壁背后即为巴西高原。大崖壁是沿海通往内地的交通障壁。沿海平原在桑托斯中断消失后,又在国境南端展宽为里奥格朗德平原。沿海平原的主要矿藏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5)巴拉圭低地,又称潘塔纳尔(沼泽)平原。位于西南部马托格罗索高原(巴西高原一部分)以南,地处巴拉圭河上游,由该河溯源和冲积而形成。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上,雨季常受泛滥,为低湿的湖沼群地区,地表均由第四纪现代沉积层组成。

气候

除了南部 3个州(巴拉那、圣卡塔林那、南里奥格朗德)属于亚热带气候外,整个北部、东北部和亚马孙地区均属热带气候区。北部亚马孙地区属赤道多雨气候,以南包括东北部在内的巴西高原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马孙地区湿热多雨,气温的年较差小于日较差。年平均气温在25~26℃之间,年较差约3℃,年降水量东部2100毫米,西部2500毫米以上。以贝伦为例,平均气温最热月26.6℃,最冷月25.2℃,年较差1.4℃,绝对最高和绝对最低气温从未出现过38℃以上或10℃以下的记录;年平均降水量2184.4毫米,1~6月降水量占88.3%。热带雨林(当地称塞尔瓦)繁茂,种类繁多,乔木、灌木和藤本、草本植物遮天蔽日,难以通行,每平方公里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以硬木为主,主要有凤梨科、兰科、棕榈科、美人蕉科、巴拿马草科等,河口有红树林。土壤深受淋溶,属砖红壤。(见彩图)

巴西高原和沿海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干、雨季分明,降水量一般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或12月至翌年5月。气温较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8~30℃,一般出现在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最冷月平均气温20℃以上,气温年较差约5~10℃。在沿海平原地区,由于大崖壁地形的抬升作用,一般降水丰富,如圣路易斯年降水量2032毫米,累西腓1524毫米,圣保罗1384毫米。高原内地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惟东北部内地属半干旱气候,其范围包括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部,到塞阿腊和北里约格朗德两州的内地,特别是博尔博雷马高原,年降水量仅500~600毫米,且年变率极大,常久旱不雨,或暴雨成灾,形成由多刺的落叶灌木丛林、仙人掌、含羞草、巴西蜡棕等耐旱植物组成的卡汀加群落,发育红棕色土,这里一般仅能放牧山羊和种植剑麻。高原其余地区干季约4~5个月,属热带稀树草原,当地称坎普群落,草木植物较稀疏,草原中散生着能适应较长干季的乔木树种。草类中以禾木科占优势,如雀稗属、黍属、须芒草属、三芒草属等;旱生矮小乔木树种如合欢科、波巴布树、茜草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等。土壤以红壤为主。

西南部的巴拉圭低地和南部 3个州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终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之间,降水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渐减,80%集中于夏季。例如科伦巴,年平均降水量 1244.6毫米,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各为20.5℃和26.6℃,年较差6.1℃;戈亚斯,年平均降水量1778毫米,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各为22.2℃和23.9℃,年较差仅1.7℃。草原植被鲜见乔木,只有硬叶半落叶灌木。主要植物有金合欢、含羞草、仙人掌、龙舌兰等。土壤以红褐色土为主。

水系

境内河流众多,可分为三大水系。亚马孙河河宽水深、水量巨大而较稳定,干支流通航里程在5万公里左右,海轮沿干流上溯可达秘鲁境内的伊基托斯。第二大水系是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从米纳斯吉拉斯州西南部发源的河流汇入巴拉那河,南部3个州的河流,通过乌拉圭河汇入拉普拉塔河。受干湿季气候的影响,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灌溉之利,少航运之便。第三大水系是圣弗朗西斯科河,发源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向北流1600多公里,后折向东注入大西洋,流经巴西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河流,河床坡降大,水力资源丰富,保罗·阿方索瀑布处已兴建水电站,瀑布以上到贝洛奥里藏特之间1000余公里可通航浅水船,瀑布以下至出海口的275公里可通航海轮。全境湖泊不多,主要有帕图斯潟湖和米林湖,属沿海潟湖。

居民

巴西人口总数远大于拉美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高。1900年全国总人口1748万,1980年人口增加近8倍。1980年自然增长率为27.6‰,远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在1964年以前受外国移民影响较大,此后主要是出生率高(35.5‰,1980)和死亡率下降(7.9‰,1980)所致。人口年龄构成属年轻型,总人口中,青、少年占42%。

人口的分布和移动随着巴西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变化。殖民开拓始于东北部沿海地区。1830年后进入“咖啡时期”,主要产区圣保罗州迅速崛起而成为全国第一大州,占全国人口比重由6%上升到13%。进入20世纪以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工业区逐渐形成,东南部人口占全国42.1%,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4.3人(1979)。东北部由于甘蔗面积减少,特别是1877~1879年的严重干旱,加速了人口南移的进程,人口由19世纪占全国的50%下降到1979年的29.6%,平均每平方公里22.8人。南部3个州,18世纪70年代人口只占全国的1.9%,由于咖啡产区不断向南向西推进,巴拉那州成为重要产地,另两州由于欧洲移民开拓草原,人口增加,1979年人口占全国的18.2%,平均每平方公里36.6人。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很少开发,人口稀疏,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3人和4人。全国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45%,增至1982年的67.6%,10万人口以上城市数已达124个。

居民以欧洲白人移民后裔为主,1982年总人口中白人约占55%,混血种人占38%,余为黑人和印第安人。葡萄牙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向巴西移民,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锐减。16~19世纪黑人从非洲被大批贩运来此,1822年巴西独立时380万人中黑人占60%。1850年后,政府鼓励欧洲移民进入,移民主要是葡萄牙(180万)、意大利(150万)、西班牙(70万)、德国(20万),另有日本移民30万等。近年来朝鲜人移入较多。华侨及华裔在巴西约10万人。移民主要居住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及南部3个州的农村。

领土形成和经济开发过程

巴西境内原为印第安族图皮人和阿拉瓦克人繁衍生息之地。葡萄牙人于1500年4月登上了巴西海岸,随后巴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过 3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822年巴西独立,成立帝国。1889年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1968年改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乌拉圭曾于1821年并入巴西,名为西斯巴拉丁省)。

殖民初期,巴西主要出口称为“巴西木”的木材,由于它可提炼贵重的红色染料而畅销欧洲。巴西国名由此而起。1548年,从非洲引种甘蔗后,制糖业迅速发展,因此形成1550~1700年的巴西第一个经济繁荣时期。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从伯南布哥和萨尔瓦多向北到纳塔尔,向南到巴伊亚州南部。重要的城市如巴伊亚、累西腓和阿里尼达,都因糖业而兴起。沿岸一带当时称为蔗糖海岸。1690~1800年,因黄金和金刚石的开采而形成第二个繁荣时期。1694~1696年,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大金矿;1729年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又发现丰富的金刚石矿。国内外人群蜂拥而至。新城市奥罗普雷托和迪亚曼蒂纳即由此兴起。18世纪上半叶,黄金和金刚石曾一度取代糖业居于主导地位,后因矿床枯竭城市衰落。牛和棉花随糖业、矿业发展应运而生,牛皮是累西腓仅次于棉花和糖的第三位出口产品。牛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内地。

独立以后,东北部和圣保罗州、南部 3州经济发生明显变化。东北部由于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蔗糖质量差。里约热内卢州和圣保罗州的蔗糖业迅速取代东北部的地位。1840~1930年圣保罗州的咖啡大量种植,形成第三个经济繁荣时期,桑托斯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咖啡输出港。南方3州随着咖啡种植面积的扩展,并开垦边区而成为巴西的“粮仓”,下雅库伊河和帕图斯潟湖周围成为灌溉的水稻田,农业生产日益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的发展,使东南部经济突飞猛进,钢铁、汽车、化工、纺织、食品五大基干工业的建立,形成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工业三角区,巴西逐渐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经济地理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巴西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1948~1980年33年间,巴西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仅次于同期的日本,高于其他各发达国家。1969~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1.3%,被称为“巴西奇迹”。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2704亿美元,居拉美首位,人均产值约为2200美元。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一个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农业国家。1949年,工业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2%、农业占26%、第三产业占47.8%。至1980年,上述三者所占比重依次变为34%、13%和53%。在工业内部,原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1974年重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52.8%)超过了轻工业,现已形成以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工业为主的格局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也多样化和地区专门化,除出口蔗糖、咖啡及棉花外,还是世界上大豆、可可、稻米、柑橘、剑麻、杂豆、高粱等重要的生产国和输出国。

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工业发展很快。1950~1980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8.6%,在发展中国家里,属工业发达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开始发展纺织、食品、制革等轻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采矿、冶金工业发展很快;20世纪50和60年代相继建立了汽车、造船、机械及石油、化学等工业部门;70年代以来又新建了石油化工、电子、 核能、 飞机制造及军工生产等部门。在1980年工业净产值中,制造业占78.1%,建筑业占17%,公用事业占3.4%,采矿业占1.5%。主要出口钢、汽车、机械、军工产品及铁矿砂和锰矿砂等,进口燃料、化工产品等。能源工业比较薄弱。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如下:

(1)钢铁工业。钢锭生产能力2000万吨左右,轧钢能力800万吨。1984年钢产量1800万吨,占拉美钢产量3300万吨的一半以上,居世界第八位,出口居第五位。炼钢设备顶吹转炉占一半以上。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800亿吨,品位高达40~70%,主要分布在巴拉那州的卡拉雅斯铁矿区,以及皮奥伊州、塞阿腊州、马托格罗索州南部与米纳斯吉拉斯州贝洛奥里藏特东南的“铁矿四角区”。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伊塔比拉露天矿储量35亿吨,品位60~70%。沃尔塔雷东达钢铁联合企业,位于里约热内卢以西80公里的帕拉伊巴河谷中,生产能力已达500万吨。铁矿石和焦炭由 500公里外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用铁路运来,炼焦煤用圣卡塔林纳州的低质焦煤和国外进口焦煤混炼。米纳斯钢铁联合企业由巴西与日本合资经营,位于贝洛奥里藏特以东的伊帕廷加生产能力200万吨。圣保罗钢铁联合企业位于桑托斯附近的马尔山麓的库巴唐,生产能力200万吨。联邦德国资本的曼涅斯曼钢铁公司,位于贝洛奥里藏特的工业城,开始只生产无缝钢管,后也改为联合企业。伊塔比拉特种钢公司是从事炼钢和轧钢的半联合企业。其他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多用木炭作燃料。

(2)机械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轻型机械为主,战后重型机械发展很快,主要部门有重型机械(机床、锅炉、汽轮机、柴油机等)、汽车、造船、电器、农业机械等。1980年生产汽车116.5万辆,居世界第十位。造船72.8万吨,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武器生产居世界第六位。1981年出口汽车22万辆,船舶出口占造船总吨位的1/10,军工产品出口约12亿美元(主要是军用飞机和装甲车)。机械工业主要集中在以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部,产值约占84%;其次是南部,产值约占13%。重型机械、汽车、拖拉机、电器尤集中于圣保罗及其近郊和里约热内卢;造船中心是瓜纳巴拉和里约热内卢。

(3)化学工业。以酸、碱以及油漆、染料、炸药、药品为主的化学工业,主要中心是圣保罗、阿雷格里港、瓜纳巴拉。石油化工首建于巴伊亚油田,即东北石油公司属下的卡马萨利综合石油化工中心;次为圣保罗附近的库巴唐炼油厂。煤炭炼焦化工分布在钢铁联合企业附近,如沃尔塔雷东达、伊帕廷加、库巴唐等地,生产炼焦副产品苯、甲苯、萘等芳香剂。

(4)食品、纺织工业。食品工业以面粉、咖啡、制糖、肉类加工、酒类饮料和烟草加工为主。面粉加工中心为圣保罗,生产能力占全国1/3;次为瓜纳巴拉和南里约格朗德州,合计占全国生产能力的1/5。咖啡焙烤分散于东南部产区,速溶咖啡生产在圣保罗、巴拉那州。制糖厂分布在东北部沿海狭长地带和圣保罗。肉类加工及罐头工业分布在圣保罗、南里约格朗德和米纳斯吉拉斯州。葡萄酒产于南里约格朗德州,啤酒饮料多半集中于圣保罗。卷烟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累西腓、贝伦,雪茄集中于巴伊亚。纺织工业以棉纺为主,生产能力在圣保罗占44%,米纳斯吉拉斯州占22%,东北各州占11%。毛、丝、亚麻、人造丝,圣保罗产量均占一半。

(5)能源工业。能源短缺是巴西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石油开采发展较快,1981年石油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要20%,1985年石油产量达6000万吨,占能源需求量的60%,主要产于东部巴伊亚州、里约热内卢州沿海和大陆架。煤炭储量少而且质量差,年产量不到1000万吨,炼焦煤80%靠进口。煤炭主要产于圣卡塔林那州和南里约格朗德州。政府采取重点发展水电的方针,198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2726.7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5.9%。

农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下降(仅占13%),农业人口也由1950年占总人口的63.8%下降到1982年的约32.4%,但农产品出口仍占重要地位,为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三农产品出口国。1981年,咖啡、蔗糖产量占世界首位,可可、大豆、柑橘产量占世界第二位,牛、猪存栏数占世界第四位,其他如香蕉、剑麻、蓖麻子、马黛茶等也有大量生产。在农业净产值中,种植业占74%,畜牧业占25%。战后农业结构变化中,粮食作物发展速度加快,传统出口农作物咖啡、棉花、甘蔗、可可的面积和产值比重略有下降。1981年全国16种主要农作物的净产值中,粮食作物占58.6%,经济作物占36.6%,其他占4.8%。粮食总产量为7584万吨,人口平均600千克。1981年全国已耕地及多年生作物面积共6190万公顷,其中已耕地5350万公顷。灌溉面积180万公顷,占已耕地面积3%。

玉米是巴西首要粮食作物。1981年收获面积1149.1万公顷,总产量2109.8万吨,单产每公顷1836千克。分布普遍,以南部的南里约格朗德、米纳斯吉拉斯、巴拉那和圣保罗州为主。巴西是拉美稻谷主要生产国。1981年收获面积606.6万公顷,总产量826.1万吨,单产每公顷1362千克(合每亩90.8千克),以南里约格朗德、马托格罗索、马拉尼昂和巴拉那州为主要产地,其产量占全国的70%。木薯是东北部贫苦农民的主食,近年来又成为重要的酒精原料。1981年收获面积209.3万公顷,总产量2505万吨,单产每公顷 11968千克,分布相当普遍。这些粮食生产主要供国内需要。

经济作物中咖啡居首位。1981年收获面积 233.7万公顷,总产量187.8万吨,单产每公顷803千克,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34.8%和24.7%,被称为“咖啡王国”。主要产地在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1981年甘蔗收获面积280.3万公顷,原糖产量872.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4%;出口270.1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3%。 主要产地圣保罗州占全国产量的40%,伯南布哥、里约热内卢、阿拉戈斯等州次之。1981年可可收获面积50万公顷,总产量34.5万吨,仅次于科特迪瓦,占世界产量的20.6%,其中约4/5供出口;主要产地在东北部巴伊亚州,占全国总产量的95%。1981年棉花收获面积206.4万公顷,总产量191.5万吨。巴西棉花分木棉和草棉两种,东北部以木棉为主,占全国木棉产量90%以上,其中塞阿腊州占45%;东南部为草棉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0%,其中圣保罗州占37%,巴拉那州占28%。原棉主要供国内需要。1980年仅出口9000吨。1981年柑橘产量931.5万吨,仅次于美国,产量的80%用于加工成橘汁出口。

森林覆盖率约70%,森林资源丰富,且不乏名贵品种,如亚马孙平原的红木等。

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富渔产,1980年捕获量85万吨。

畜牧业以养牛为主,1981年存栏数为9300万头。1980年出栏屠宰1065万头,产牛肉300多万吨。米纳斯吉拉斯、圣保罗、 戈亚斯、 马托格罗索等州牛的存栏数占全国60%。养猪业次之,1981年存栏数3500万头,半数以上集中于米纳斯吉拉斯、巴拉那、圣卡塔利那、南里约格朗德4州。

巴西的农业经营以大土地所有制为主。1975年,占农户数0.84%的大庄园主,占有土地总面积的42.7%;10公顷以下的小农占农户数的52.3%,而土地只占2.8%。70年代以来,土地集中有加剧的趋势,小农土地不足,大庄园主土地利用较差,除东南部、南部以外,耕作比较粗放,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扩大耕地面积。巴西国土辽阔,西部尚开发不足,潜力很大。

交通运输

1980年交通运输和通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在全部客货运输量中,公路占70%以上,铁路占17%,水运不足10%。1980年公路全长150万公里,其中铺面公路仅占6%,以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最为稠密,中西部地区较为稀疏。还有一些专门运输各种农产品的专业公路。铁路全长约 3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300公里,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但由于铁路轨距不一,未能形成统一的运输网。巴西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商船队,远洋运输船只占总吨位的70%以上。1980年百吨以上商船共1182艘,833.6万吨,其中远洋商船拥有吨位占80%,内河和沿海商船吨位分别占5%和13%。 沿海航运发达,为许多地区间的运输渠道,货运量几乎与铁路相等。里约热内卢为沿海航业中心。内河通航里程约5万公里,以亚马孙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为主。 1983年有定期航班机场126个,国内航线通联150个城市。

地区经济差异

政府为制订地区发展计划,分为5个经济区:

(1)东南部区,包括4个州,面积占全国的10.9%,人口占全国的43.8%。全国经济心脏地带,国民收入占全国的65%。工业以钢铁、汽车、拖拉机、化学、电器、食品为主,代表全国最高技术水平。农业多样化,集约化程度高。圣保罗州面积不足全国的3%,人口占全国的20%,集中了全国工人的40%、工业生产的50%和农业产值的25%。几个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集中于此,主要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坎皮纳斯等。

(2)南部区,包括3个州,面积最小,仅占全国的6.8%,人口占18.2%,联邦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移民较多。全国主要产煤区,咖啡生产占全国的一半;也是小麦、大米、大豆、烟草、牲畜的重要产地。工业以木材加工、造纸、食品、皮革、农机为主。主要城市有阿雷格里港、佩洛塔斯、库里蒂巴。

(3)中西部区,是正在开发的地区,包括3个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面积占22%,人口占6.1%,地广人稀。矿产丰富,历史上出现过矿业繁荣,现以养牛、粮食、咖啡生产为主。首都巴西利亚和戈亚尼亚为主要城市。

(4)北部区,包括4个州、2个地区,面积占42%,人口约占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3人。有10万印第安人居于亚马孙丛林中。经济以橡胶、林牧业及锡、锰矿开采为主。主要城市有马瑙斯和贝伦,前者工业发展较快。

(5)东北区,包括9个州、1个地区。面积占18.2%,人口占29.6%。全国收入最低地区,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数的一半。以农牧业为主,甘蔗、木薯、玉米及巴伊亚州的可可、棉花、石油为主要产品。萨尔瓦多、累西腓、福塔莱萨为主要城市。

参考文章

  • 巴西大西洋群岛: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和罗卡斯岛保护区建筑与名胜
  • 巴西龙骨的园林用途观赏园艺
  • 巴西缺帘鱼鱼种长途运输技术水产/渔业
  • 巴西鸢尾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
  • 巴西鲷的亲鱼催产水产/渔业
  • 巴西鲷的成鱼饲养水产/渔业
  • 金心巴西铁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
  • 金心巴西铁的养殖方法观赏园艺
  • 巴西鸢尾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
  • 珍稀食用菌--巴西蘑菇食用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1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