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子模型介绍

关于部分子模型介绍,第1张

关于部分子模型介绍

[拼音]:bufenzi moxing

[外文]:parton model

根据电子对核子的深度非d性散射实验所提出的描述高能碰撞现象的强子结构模型。高能电子-核子深度非d性散射实验显示出在核子内部电荷的分布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些点上,这表明,从电荷结构来看,核子内部存在一些带电的点粒子。1969年R.P.费因曼提出部分子模型,认为强子是由许多带电的点粒子构成,这些点粒子称为部分子,在高能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近似作为相互独立的粒子。部分子模型是从实验事实出发而提出的理论,初期对部分子的性质并不能完全确定,在解释高能碰撞现象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同时也通过与实验的对比而对部分子的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实验的分析表明,在电子深度非d性散射中探测到的带电部分子具有1/2自旋,实际上就是夸克或反夸克,这样部分子模型和夸克模型结合起来就成为夸克-部分子模型。这个模型认为由于强子是由夸克通过色相互作用结合成的复合粒子,强子内的部分子可以由三类粒子组成:一类称为价夸克,它们的数目和味是确定的并随不同强子而不同,价夸克决定强子的性质;一类称为海夸克,它们的数目和味是不确定的,但其总和的味性质和真空相同;一类称为胶子,它们的数目不定,其味性质和真空相同,起传递色相互作用的作用。这个模型认为决定强子内部结构的动力学机制是量子色动力学,并充分利用部分子模型中发展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这个模型已成为分析研究高能碰撞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1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