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ngguwu
[外文]:Nagoya
日本中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爱知县首府。在本州中南部浓尾平原上,南临伊势湾。地处东京与京都(西京)之间,故有“中京”之称。面积327.91平方公里,人口207万(1986)。地势东高西低。市区主要部分在热田台地,海拔10~15米,东部的东山丘陵高60~80米,西部与西南部为冲积低地。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4.9℃,1月3.6℃,8月26.8℃,年降水量1575毫米。
16世纪筑城。后废置。1610年再建。1889年设市。1886~1900年东海道干线(东京—名古屋—神户)、关西干线(名古屋—大阪)和中央干线(从东京越过中部山区到名古屋)相继通车,1907年又开港通商,内外联系的加强促进了名古屋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前后,纺织工业的兴起以及1912年以后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名古屋迅速向近代工业城市方向迈进,成为中京工业地带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业以棉纺织、陶瓷等轻工业为主。战时军事工业、飞机制造业成为主体。战后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由1940年的141万减少到1950年的 115万。1951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战前(1934~1935)的63%。此后,经过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市区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截至1970年市区面积为当初设市时的24.5倍,人口增加了13倍。
人口职业构成中第一产业只占 0.8%,第二产业占37.3%,第三产业占61.9%。工业结构虽以汽车、钢铁、纺织机械、电机等为主,但传统的纺织、陶瓷制造等轻工业在国内仍负盛名,成为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地处两大经济地区之间,为中部地区海陆空交通运输枢纽和商业中心,铁路新干线和高速公路东达京滨、西通阪神,港口地位仅次于横滨和神户,是全国第三大贸易港,亦是世界著名大港之一。年吞吐量达1亿多吨,贸易额达5.6万亿日元(1982)。出口以汽车、钢铁、录像机、陶瓷为主,进口以石油、木材、铝等为主。
市区的主体部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街道宽阔,“百米大街”(宽100米,长3000米)尤为著称,成为全国城市规划的典型。市中心为商业区,尤以中区的荣町一带最为繁华,其次是西部的中川区。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与北部。西南部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北部多轻工业,中部为轻重工业混合区。住宅区则分布于地势较高的东山、丘陵及其周围台地。西部的庄内川东岸与东北部守山区有新住宅地。旧城内为行政机关所在地。名古屋大学等高等学校以及文教设施等集中于东山丘陵。市内有旧名古屋城与热田神宫等名胜古迹。
名古屋连同郊区与卫星城市构成大城市圈(以名古屋市政府所在地为中心、50公里为半径的方圆内),为日本三大城市圈之一。包括爱知、岐阜、三重 3县的主要部分。占全国人口的 6.7%、工业产值的11.7%。东北部濑户等以陶瓷制造为主,西北部一宫等地以纺织工业为主,东与东南部的丰田、刈谷主要生产汽车,以及西南伊势湾岸东海市的钢铁与四日市的石油化工,南部亦多纺织工业,构成多点(核)结构的大城市地区,并成为日本东海道城市带的一环。
参考文章
- 日本名古屋市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