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绒螨科介绍

关于绒螨科介绍,第1张

关于绒螨科介绍

[拼音]:rongman ke

[外文]:Trombidiidae

蜱螨亚纲真螨目辐螨亚目的 1科。鲜红色,丝绒状,体相对较大,螯肢动趾短弯,不能缩入,幼虫寄生于节肢动物,成、若虫捕食的螨类。本科螨类通称绒螨。分布很广。是一大科,下分11亚科50余属304种。

绒螨大多为鲜艳的红色,成螨和幼螨的形态各异。成螨体大(1000~1300微米),有的种类在1300微米以上。非洲的染色大绒螨(Dinothrombium tinctorium)。长圆形,但无恙螨那样的“8”字形凹陷,全体密披刚毛。须肢很发达,拇爪复合体显著,螯肢动趾短而弯曲,以关节与螯肢基部相联,不能缩入体内,前足体背中央有感觉脊,具感毛1对。足有2爪。

幼螨长圆形,有1块以上的背板。前足体具感毛1对,背毛常有装饰,可着生或不着生于小板上。拟气门与第1或第2基节相关联。第1、2基节相连或接近,组成2个侧组。有肛门。足3对。有爪1~2个。

绒螨生活史包括卵、幼螨、若螨、成螨 4个时期。幼螨与若螨之间有一个前静止期,称为第 1若螨或若蛹,若螨与成螨之间有一个后静止期,称为第3若螨或成蛹。

幼螨多寄生在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以及蜘蛛体上。寄生在半翅目、直翅目和鞘翅目的绒螨,其部位主要是昆虫的颈部和胸部,以在体壁柔软和凹陷处的居多,均以颚体固定于昆虫体上,非常牢固,不易脱落。若用针轻轻拨动,则螨体翻转自如,但并不与虫体分离,只有用力挑取,方可使其分开。

成螨与若螨营自由生活,捕食各种昆虫的成虫和幼虫,以吸取昆虫体液。白天捕食,夜晚潜伏在土壤缝隙中。

异绒螨亚科的螨类广泛栖息于棉花、豆类、向日葵等农作物和各种杂草上。异绒螨属的幼螨主要寄生于各种蚜虫上。内亚波利斯异绒螨与无视异绒螨寄生于中国棉蚜上,烟色异绒螨和蚜异绒螨在欧美蚜虫上寄生。此外,在水稻叶蝉上也有异绒螨寄生。有2种新绒螨寄生在非洲蝼蛄上,有1种微绒螨寄生在油葫芦上,有1种梭绒螨广泛寄生于捕食性天敌黄足猎蝽、中国曲胫步甲、曲纹虎甲以及散纹虎甲上。

世界上最有名的绒螨为蝗螨。非长绒螨属和角绒螨属的幼螨也寄生在蝗虫上,而成螨和若螨则捕食蚂蚁。此2属俗称大红绒螨,因为体大而且色泽鲜艳。

内亚波利斯异绒螨(见图)幼螨红色,椭圆形,长420微米,宽267微米。背部有背盾2块,前背盾后缘略凸出,长111微米,两侧缘有细枝毛3对和感毛1对。后背盾椭圆形,长54微米,上有羽枝毛1对。背盾后方有小板10对,每板上有细枝毛1根。背毛20根。排成6列,腹部有小板4对,每板有细枝毛1根,腹毛8根,排成4列,颚体有末端分裂的粗短羽缘毛1对。螯肢长61微米,螯钳强壮,背方有微毛。

绒螨由于寄生和捕食害虫,近年来逐渐开展了对它的研究。

参考书目
  1. 忻介六:《蜱螨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6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