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1371~1433)介绍

关于郑和(1371~1433)介绍,第1张

关于郑和(1371~1433)介绍

[拼音]:Zheng He

中国明代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回族人。生于洪武四年(1371),卒于宣德八年(1433)。初入燕王(朱棣)府做宦官,从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朱棣称帝后,被委任正使,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于公元1405~1407年、1407~1409年、 1409~1411年、 1413~1415年、1417~1419年、 1421~1422年、 1431~1433年, 7次远航“西洋”。当时所谓“西洋”,是泛指中国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一带。他所率领的船队,规模宏大,人员多达27000余名,船只最多时达200多艘,其中长44.4丈(148米)、宽18丈(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航海技术相当先进,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船队远航到过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其中第5次和第6次航行最远,横渡印度洋,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历经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

郑和航海前后共历28年,根据历次的航行记录,汇集有一图一书──《郑和航海图》与《位编》。《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保存于明茅元仪所编《武备志》中。图上有航行方向,航程远近、停泊处所、暗礁浅滩等的记载,并标有亚非地名约 500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亚非航海图,在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位编》一书,详细记录了航程中罗盘针所指的方位,是一本宝贵的航海手册,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此外,郑和的随航人员马欢写有《瀛涯胜览》、费信写有《星槎胜览》、巩珍写有《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历30余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发展了中国的航海事业,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扩了人们的地理视野,丰富了地理知识。它比西方C.哥伦布、V.da伽马等的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在航海规模和技术等方免,也都大大地领先于西方的航海家。

参考书目
  1. 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齐鲁书社,济南,上册,1980;中册,198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6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