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心理学史介绍

关于苏联心理学史介绍,第1张

关于苏联心理学史介绍

[拼音]:Sulian xinlixueshi

[外文]:history of psychology in USSR

研究苏联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心理学史分支。苏联心理学是在批判继承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代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前,在心理学思想领域中虽然也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主要是唯心主义、唯灵论和思辨学派占统治地位。与心理学发展的总的趋势相一致,在一月革命前夕,心理学在俄国也逐步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但当时占据着大学心理讲台的仍然是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主要代表有Н.Я.格罗特、Н.Ε.韦坚斯基等人。尽管当时唯心主义的心理学家占统治地位,但是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是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家И.Μ.谢切诺夫的思想在心理学里已起着积极的影响。他的名著《脑的反射》(1863)的出版,为建立科学的心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心理学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由于马列主义哲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苏联心理学工作者开展了对唯心主义心理学的批判和建立马列主义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尝试。首先开展了一场反对以г.И.切尔帕诺夫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心理学的斗争。切尔帕诺夫的心理学基本观点是精神与肉体的“经验平行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内省法。他的观点在十月革命前已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而在十月革命后的初期则成了批判的主要对象。1920年,Π.Π.布隆斯基发表《科学的改革》一文,提出科学的心理学依靠于马克思主义;1921年,又发表《科学心理学漫谈》一文,被认为是苏联心理学发展中以公开的战斗姿态反对传统的唯心主义心理学,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科学心理学的第一个号召。在1923年1月召开的第1次全俄精神神经病学代表大会上,κ.Н.科尔尼洛夫作了题为《现代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反对以切尔帕诺夫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心理学,主张将心理学从唯心主义哲学中完全彻底地分立出来,指出“心理过程是高高组织起来的物质的特性”。在苏联,这被认为是在心理学史中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心理学。1924年,在第2次全俄精神神经病学代表大会上,他又作了《心理学中的辩证方法》的报告,进一步发展了这方面的思想,在会上与切尔帕诺夫及其拥护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

苏联心理学家在反对唯心主义心理学的同时,也就在进行建立马列主义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探索与尝试,大体上经过下列几个阶段。

首先是Β.Μ.别赫捷列夫的反射学。十月革命前,他针对主观心理学而提出“客观心理学”,1904年,发表《客观心理学及其对象》一文,1907年,出版《客观心理学》一书,主张客观心理学不应该用内省法研究心理活动和意识等主观方面的东西,只承认以外部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些外部表现就是反射,对这些反射的研究就是客观心理学的内容。十月革命后,他保留了以前的基本思想,提出反射学的概念以代替旧的心理学。他把人的有意识的行为视为反射作用的总和,竭力研究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心理功能的影响,用严格的客观方法记录外部的反应,并把这些反应与眼前和过去的刺激联系起来。反射学与过去的主观心理学相比较,有其合理的、进步的内容,但其中也有不少错误的东西,如企图用一些物理现象来解释人们的社会生活现象和心理现象,说明他在理解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时的机械主义观点。最突出的问题是他忽视对意识的研究。20年代末期他的这些错误受到尖锐的批评。

在对切尔帕诺夫的唯心主义心理学和别赫捷列夫的反射学进行批判时,科尔尼洛夫逐步形成并提出反应学的概念。1922年,他发表了《论人的反应学说》一文,后来正式命名为“反应学”。他主张新的心理学应该实现主观心理学和客观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射学等)的综合,认为反应学就是这样一种综合。反应学的具体内容是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对外界的刺激有些什么反应,它把一切活的有机体的现象都归入反应的概念,把反应看成是一种生物社会的概念,强调人的心理现象的社会特点,因此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社会科学。科尔尼洛夫试图把马列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到心理学中去,这一方向被认为是正确的。但在运用时有某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和机械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他实际上是把复杂的心理过程降低到对刺激的简单反应,用抽象的方法来研究行为,在其著作中也还存在某些当时流行的“唯能论”的思想,这些错误后来也受到批评。

针对心理学中很少具体研究人的意识和人的高级心理功能的情况,Л.С.维戈茨基及其同事们强烈呼吁研究意识问题,强调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功能,并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用文化-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功能,研究意识的起源、结构和发展。认为所有心理功能的发生和发展应该用历史的观点来研究,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随着文化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复杂、越高级。并认为,语词在意识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人的高级心理功能是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的,词所起的是一种“中介”的作用,凭借着这种工具,低级的心理过程向高级的心理过程发展,因此高级心理功能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先经过外部的阶段,然后转化为内部的“内化”过程。维戈茨基的理论在将马列主义的原理运用于研究心理学问题方面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因而在苏联心理学中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中的某些内容也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例如“内化”说有很多人反对,说他把儿童的思维与语言割裂开来,还说他对于文化和历史只是抽象的论述,没有作具体的研究。但他的思想对后来苏联心理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并为Α.Н.列昂节夫、Α.Р.鲁利亚等人继承和发展。1956年和1960年他的一些著作重新发表。他的全集6卷本也已出版,他的一些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推崇。(见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1930年12月9日,斯大林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红色教授团联共(布)党支部谈话时,提出苏维埃哲学家在两条战线上的战斗任务:

(1)反对孟什维克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2)学习和钻研列宁的哲学遗产。由此,对心理学提出的相应任务就是:彻底克服反马列主义的理论,使心理学提高到真正科学的水平。1931年上半年,根据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联共(布)党支部的创议,开展以批判反射学、反应学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为中心的心理学论战,同时对外国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学派、弗洛伊德学派等)和苏联心理学家对他们的态度进行批判,结果导致对它们的几乎全盘否定。1936年7月4日,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的儿童学曲解的决定》的决议,对当时在苏联流行的儿童学,以及与此有关的心理技术学和心理测验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由于以苏联共产党的名义作出的这项《决议》和随后据此开展的广泛批评,严重影响到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儿童学被废弃,劳动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工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没有开展。

在此时期,苏联心理学的发展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不断前进。1940年,С.Л.鲁宾斯坦的《普通心理学原理》一书出版,1942年获得斯大林奖金,被认为是苏联心理学界的大事。1946年出版了该书的补充修订第2版。苏联心理学认为:个人的心理特性不仅在活动中表现,而且在活动中形成。要克服那种把心理过程只理解为由有机体内部的机能来决定的观点,在研究人们的心理现象时,必须研究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具体物质条件。至此,苏联心理学体系的基本形式已大体建成。现今的苏联心理学,在内容方面虽不断充实和发展,但其基本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基本形式并无根本性的改变。

从40年代初期到中期,苏联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苏联心理学在这一时期的工作是与当时战争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研究了提高听和视感受性的条件,研究恢复伤员战斗力以及有关伪装等军事心理学问题。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在鲁利亚的领导下,结合治疗任务对 800多名战士开展了脑外伤而产生的心理功能障碍的研究工作。1948年鲁利亚写出了《战伤后脑功能的恢复》一书。战后他继续从事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的研究,1973年发表了他的重要专著《神经心理学原理》,从而为神经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维戈茨基关于高级心理功能的理论。

50年代初,苏联科学院与苏联医学科学院举行联席会议,提出了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方针。之后,苏联心理学家加强了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Π.κ.阿诺欣通过实验提出了返回传入、超前反映的概念,认为只有通过返回联系给大脑发出关于动作结果的信息,才能正确地说明有机体的积极的行为。同时由于返回联系而产生一种信息的校对装置,把当前的信息与头脑中所保留的过去的经验(个体经验与种系经验)的信息加以校对,从而产生对活动结果的预见。这样,阿诺欣便把古典的反射论的旧图式改造为反射环的新图式(见功能系统理论)。其他还有Β.Μ.捷普洛夫等人对神经系统的属性与个别差异的研究以及Β.г.阿纳尼耶夫对大脑两半球的对称活动的研究等。但是,也出现了教条主义与片面强调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方针,致使当时出现了两种偏向:

(1)滥用巴甫洛夫学说解释一切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把巴甫洛夫学说简单化、庸俗化;

(2)把心理学的研究归结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企图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代替心理学,从而客观上取消心理学。因此,在1950年的两院联席会议之后,苏联心理学曾一度出现了生物学化的倾向。

60年代以后,苏联心理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变化的突破口是1962年5月由苏联科学院、苏联教育科学院、苏联医学科学院和苏联教育部共同召开的一次题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哲学问题”的新的联席会议。会议总结了旧联席会议以来心理学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了联系实际加强对人的个性、人的社会性的研究的必要性。从此,苏联心理学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苏联心理学一向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维戈茨基和鲁宾斯坦等人被公认为苏联心理学著名的理论家。60年代之后,列昂节夫和鲁利亚一起把维戈茨基的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形成了苏联当代最大的一个心理派别──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早年,列昂节夫从事心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1959年著有《心理发展问题》一书,后获得了列宁奖金。他又系统地提出了活动理论,这一理论现已成为苏联心理学界公认的原则。1975年他又发表了另一代表作《活动 意识 个性》,受到了苏联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到了70年代中期,Β.Ф.洛莫夫将系统观引进苏联心理学,1975年发表了《心理学系统观》一文。心理的系统观就在于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一个由各种不同成分所构成的多水平、多层次的系统。系统理论已成为当前苏联心理学的一股重要理论思潮。在意识问题的研究上,近年来Ε.B.肖洛霍娃的专著《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意识问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Ф.Β.巴辛也提出并分析了一直被忽视的无意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在普通心理学方面,50年代苏联心理学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反映论和现代科学的反射论两面旗帜的指引下,对心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С.Β.克拉夫科夫、阿纳尼耶夫关于感觉的研究,Ε.Н.索科洛夫关于知觉的研究,Α.Α.斯米尔诺夫关于记忆的研究,鲁宾斯坦关于思维的研究等,都曾作出过重要贡献。

60年代以来,研究的范围更广泛了。以感觉与知觉的研究而言,苏联心理学家不但从心理物理学、心理生理学、发生学的角度而且也从控制论的角度去进行研究。此外,不少人还进一步研究了知识映象的产生过程以及感觉和知觉对人的活动的调节作用等。

在记忆研究方面,进一步揭示了记忆的形式、记忆与活动的关系、记忆动作的结构、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记忆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特点以及最大限度地发展学龄前儿童逻辑记忆潜力的可能性问题等。

在思维研究方面,苏联心理学界针对西方认知心理学用与电子计算机类比的方法去研究思维,从而过分夸大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的优越性这一思潮,进行了多次广泛的讨论,揭示了信息逻辑机器与人的思维的原则差异,并且进一步研究了人的思维活动在解决计算任务时的特点,因而证明那种机器代替并超过人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其次,对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苏联心理学家十分重视研究创造性思维问题。其他如象直觉问题、概念形成问题、思维与言语的关系问题、思维中的直观形象成分与词的逻辑成分的关系问题、技术思维问题以及想象、注意、情感、意志、技能等的心理状态方面都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

特别是Д.Н.乌兹纳泽等人从研究知觉开始所创立的定势理论,已形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独特的格鲁吉亚学派,并以定势的观点研究诸如个性、无意识等许多心理学问题。近年来,定势理论已渗透到苏联心理科学的许多领域。

个性问题是当前苏联心理学的研究中心。苏联心理学界之所以日益重视研究人的个性,是因为培养人的品德、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于巩固与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0年代以前,由于没有摆脱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个性研究存在着生物学化的倾向,过多地从气质、神经类型方面探讨个性问题,甚至把个性归结为反应的差异,从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60年代以后,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苏联心理学从维戈茨基提出的个性起源于社会的观点出发,把个性看成一种社会历史范畴。当前,κ.κ.普拉托诺夫、Α.Β.彼得罗夫斯基等人运用系统观与结构观分析人的人性,把个性看成为由各个彼此密切联系的成分而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的整体。特别是Л.И.包若维奇对人的社会地位在个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中一直受到重视的重要分支。60年代以来在Л.Β.赞科夫的领导下对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与理论上的探讨。Α.Β.扎波罗热茨和Д.Β.埃利科宁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Н.Α.梅饮斯卡娅对算术教学心理学的研究、Β.Β.达维多夫对教学中概括形式的研究等都受到好评,特别是Π.Я.加科佩林等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而提出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对指导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曾长期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的“独占品”而被打入“冷宫”。50年代末,苏联心理学界就它的对象、任务、性质、地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后,这一领域开始迅速发展。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政治敏感性很强的科学,因而如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引起苏联心理学界的重视。Β.Д.巴雷金等许多人对这一领域的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促进了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稳步发展。70年代以来在彼得罗夫斯基的领导下开展了对集体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与群体的层次测量理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Α.С.马卡连柯曾对集体问题作过长期的研究。苏联社会心理学是以研究集体为特征的。近年来,г.Μ.安德烈耶娃、Ε.С.库兹明以及彼得罗夫斯基等人都为高等院校编写了社会心理学的教科学。(见苏联社会心理学)

在工程心理学方面,洛莫夫等人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人机系统、 *** 作者的活动等级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他如医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宇航心理学、军事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等的研究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开展学术活动方面,1952年、1953年、1955年分别召开了全苏心理学会议。1955年创办了《心理学问题》杂志,1957年成立了全苏心理学会,1959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1次代表大会,1963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第2次代表大会,1968年在基辅召开了第3次代表大会,1971年在第比利斯召开了第4次代表大会,197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5次代表大会,1983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6次代表大会。1970年又新创办了《心理学新探》杂志,1977年增办了《心理学》杂志,1980年创办了《心理学杂志》。

苏联共有4所规模较大的心理研究所:原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心理学部已扩建为一个全国最大的研究中心,即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莫斯科),此外,还有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莫斯科),格鲁吉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比利斯),乌克兰教育部心理研究所(基辅)。50年代苏联的高等院校没有单独的心理学系,现在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与第比利斯大学等都分别设有心理系。苏联心理学近年来强调联系实际,它在为苏联各个领域内的实践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对待西方传统心理学方面,近20多年,苏联采取了比较客观的分析的态度,既吸取西方心理学中各流派的长处,又分析批判其错误的观点和理论倾向。苏联心理学界经常派遣代表团出国访问或参加各种国际心理学会议。1966年国际心联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一切都说明苏联心理学界与西方各国的交流明显加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7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