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ogan tuxiang zhitu
[外文]: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 cartography
对遥感技术提供的图像数据,通过处理和分析(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分类以及对地图要素的识别、提取和补充等手段),用于制作或更新地图和专题图的技术。
20世纪70年代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见航天摄影)的发展,为地图内容的丰富和改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由于遥感资料的获取受政治、地理、自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并可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摄影,所以使制图资料具有相当强的现势性,其作业范围可以扩大到本土以外,地表以下,大气层乃至宇宙空间。
目前,遥感图像(这里指美国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的图像)只能用于比例尺为1:250000至 1:1000000的平面图及专题图的测制和修编。其成果可以是影像地图、假彩色影像地图以及各种线划地图。新研制的遥感图像系统将大幅度地提高地面分辨力,可用于较大比例尺地图和专题图的测制和修编。
影像地图是以遥感影像为基础,辅以线划表示,并按规定图式符号绘成的地图。假彩色是指在像片上表现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它的自然色。多光谱影像经过彩色合成为假彩色的图像能获得较高的分辨能力,便于目视判读。
线划地图是全部要素都用线划符号表示而不保留影像的地图。编制线划地图的依据是影像。目视判读技术还不能使影像上的全部要素都表示出来,例如地貌要素只能判读大的地貌结构、山脉走向等;等高线和其他不易判读的地物要素则必须用其他方法加以补充。
由于卫星获取信息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把遥感图像同现有地图比较,便可以修测、补充现有 1:50000和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中的某些地物。修测和补充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局部纠正,即把需修测的地图置于判读转绘仪或纠正仪的承影面上,相应的卫星像片放入承片框,按修测部分周围的影像与地图上同名要素准确重合后,根据影像转绘需要修改和补充的要素。
遥感图像制图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是实测的,也可以是从原有地图上量取的。这些控制点的坐标都应是所选定地图投影平面上的坐标,否则须经过地图投影变换,转换成所选定的地图投影平面上的坐标。制作影像地图的方法可以用切割镶嵌法。在镶嵌的过程中用像片的伸缩进行近似的纠正,当具备有足够的控制点时进行分块纠正,能使误差配赋更为合理。比较严格的方法是采用微分纠正(见正射影像技术),由计算机控制,对每个像点进行纠正,并直接晒印出影像地图。
从70年代开始,用侧视雷达影像测制的比例尺为1:100000和更小一些比例尺的勘测地图逐渐增加。其平面精度可达 100米的等级。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的处理单像、单个立体像对和区域网等方法,在雷达影像处理中都可应用,但目前绝大多数仍是停留在单像处理的领域中。遥感图像制图的常规制图方法正逐渐被解析测图仪(见解析摄影测量)或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方法所取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