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bei jiegou
[外文]:soil cover structure
在一定的地形、植被和水文条件下,不同分类单元的土壤在空间组合所构成的格局。以此结构为制图单元,构成土被结构图,一般多用于大比例制图。土被结构的各组分在发生和形成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地理分布上土被结构有的是多种空间上的重复,有的呈一定顺序的交替出现。
对土被结构的研究,最早以苏联В.М.弗里德兰德为代表。他指出土被结构具有下列特征:
(1)土被组成成分既有现代土壤,也包括古土壤。
(2)土被各组分间有不同的发生学机理,发生联系的程度各异,如在地球化学方面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半开放式。
(3)土被的形成与分异是历史的产物,需要查明各成土因素(现代的、历史的和内部的、外部的),在土被各组分及其特性的演化过程所起的作用。
(4)土被结构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稳定性:当景观整体不变时,土被结构本身发生变化的动力称为内动力;当景观的其他组分发生变化时,土被结构保持不变、或产生变化的能力,称为外动力。
(5)土被结构各组分所占面积呈一定比例,是土被结构量的重要特征。
(6)土被结构的其他定量特征包括:复合性,指土被结构各组分在空间分布差异的程度;相异性,指土被结构各组分在空间数量差异的程度;不均一性,由复合性与相异性构成不均一性。
土被结构具有下列形状:树枝状、均称斑点、线状和波形线状、条纹状、扇形、复杂形、镶嵌状。上述形状有时单一存在,有时呈混合状。
一种土被结构包括数种土壤分类单元的组合。目前许多国家的学者认识不同,术语、概念尚未统一。一般认为单元土区是内部不能再分割、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土壤形成物,是组成土被结构最基层的单元。自然界大地区或小范围内,都有相应的中域或微域土被结构类型存在。中国土壤学家已尝试在大比例尺土壤图上编制土被结构图,如毛乌素沙地土被结构图和长江三峡地区应用遥感资料直接编制的土被结构图。
土被结构研究是土壤地理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推动了土壤发生、土壤演变、土壤分类、土壤制图与土壤区划等方面的研究,又为土地资源清查与评价、土地利用与改良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