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坂田昌一介绍

关于坂田昌一介绍,第1张

关于坂田昌一介绍

[拼音]:Bantian Changyi

[外文]:Sakata Shyoichi (1911~1970)

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11年1月18日生于日本东京。193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41年以《介子自发衰变的理论研究》的论文获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任名古屋大学教授,在该大学创设基本粒子研究室,终生从事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在发展介子理论和基本粒子结构模型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70年10月16日在名古屋逝世。

1942年坂田昌一和井上健提出“两种介子”的理论,其中预言的新介子(即 π)和新中微子(即vµ)都为其后的实验所证实。1949年,坂田昌一就研究基本粒子构造问题。1953年盖耳-曼-西岛法则提出后,坂田昌一为给这个法则以实体论的解释,于1955年提出强相互作用粒子的复合模型,即坂田模型(见强子结构)。坂田模型为基本粒子模型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基本粒子对称性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坂田昌一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担任过日本学术会议委员等社会职务,参加过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活动。坂田昌一的主要著述收编在《物理学和方法》和《科学家和社会》两部论文集中。其中有不少文章是阐述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如《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9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