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齿亚纲介绍

关于迷齿亚纲介绍,第1张

关于迷齿亚纲介绍

[拼音]:michi yagang

[外文]:Labyrinthodontia

古代两栖动物里最主要的一个门类,因牙齿具有迷路构造而得名。头骨一般盖有骨甲,故又称坚头类,过去曾称弓椎类。

迷齿亚纲与另一亚纲──壳椎亚纲的区别主要在于脊椎的构造。壳椎类具有单一的线轴状的椎体,中央为脊索所穿透。迷齿类的椎体由椎间体和椎侧体两部分组成。过去把后一类椎体称为弓体,因认为这类脊椎在发生过程中不经过围索这一过程。具这类脊椎的动物也就称作弓椎类。以后威廉斯(1959)发现所有四足类的椎体在发育过程中都经过围索这一过程,因而弓椎这一名称被废除,弓椎类也就为迷齿类所代替。

根据A.S.罗默(1966)的意见,迷齿亚纲可分为3个目:

(1)鱼石螈目,为最早出现的两栖类。

(2)离片椎目,代表两栖类的发展方向:椎体的椎间体逐渐扩大,椎侧体趋向退缩,直至整个椎体由椎间体单独组成。离片椎类是适应水生生活的;头骨扁平;眼孔向上;腭部出现一对巨大的腭孔;骨化的脑颅次生性地软骨化;体躯相应的宽扁;四肢退缩。

(3)石炭螈目,代表爬行类的发展方向:椎间体退缩,椎侧体增大,直至爬行类里整个椎体由椎侧体组成。石炭螈类适应于陆生生活;头骨和体躯始终没有宽扁现象,也没有骨化衰退的趋势;前脚已和爬行类一样具有五趾。

迄今,鱼石螈类只在泥盆纪晚期和石炭纪地层里发现,种类也很少。石炭螈在石炭纪即已出现,但从未繁盛过,产地多在欧洲和北美,近来在中国新疆发现石炭螈类化石──乌鲁木齐鲵 (Urumqia)。石炭螈类到二叠纪晚期即全部消失,离片椎类的历史最长,一直生存到二叠纪末,而且最近出现了侏罗纪迷齿类的报道。它们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曾盛极一时,分布遍及全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2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