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aomai xijiangchong
[外文]:wheat blossom midge
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以幼虫锉吸小麦花器、子实的小型昆虫。为世界性重要害虫。在中国有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 tritici)。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平原低湿地区;麦黄吸浆虫分布在高原地区的高山多雨地带。在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两种常混合发生。在欧、亚小麦产区也常两种混合发生,北美则仅有麦红吸浆虫。寄主植物有小麦、大麦、青稞、黑麦和燕麦等。幼虫从颖缝蛀入为害花器、子实,造成麦粒不实。
特征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橘红色,触角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老熟幼虫体长3~3.5毫米,橙红色,扁纺锤形。前胸腹面的“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较深,体末节端部有四个突起(见彩图)。麦黄吸浆虫成虫体姜黄色。老熟幼虫体长一般 2.5毫米左右,姜黄色,剑骨片前端分叉较浅,体末节端部仅有两个突起。
生活史和习性麦红吸浆虫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第二年春季土温上升至10℃左右时,越冬幼虫破圆茧上升土表结长茧。当土温继续上升至15℃时,适逢小麦孕穗期,幼虫便在茧内化蛹。如温度不适且又干旱,幼虫重返土壤深处结圆茧休眠,来年再上升土表。成虫羽化出土,正值小麦抽穗期,多飞往尚未扬花的麦穗上,在颖壳内外颖缝隙间产卵。幼虫孵化后便侵入颖壳内,锉吸取食。老熟后如遇雨水就从颖壳内爬出,d落入土,在表土下7~20厘米处结圆茧越夏越冬。麦黄吸浆虫年发生代数和生活习性与麦红吸浆虫相似。
发生和防治雨水及土壤温、湿度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影响很大。小麦拔节、抽穗扬花前后雨水多、土壤潮湿,有利于越冬幼虫上升表土化蛹、羽化和幼虫入侵为害;小麦乳熟后、收获前雨水多,幼虫就能顺利入土。夏季高温是越夏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天敌以寄生蜂为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因地制宜实行稻麦轮作;施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和在成虫初发期喷药等。
参考文章
- 优质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粮食作物
- 小麦吸浆虫灾害要谨慎防治粮食作物
- 小麦吸浆虫防控迫在眉睫粮食作物
-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粮食作物
- 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粮食作物
- 小麦吸浆虫这样治粮食作物
-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粮食作物
- 保定小麦吸浆虫发生趋势加重粮食作物
- 防治小麦吸浆虫两个关键时期粮食作物
-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要点粮食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