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疸介绍

关于黄疸介绍,第1张

关于黄疸介绍

[拼音]:huangdan

[外文]:jaundice

疾病的一种症状。血液中有超过正常量的胆红素出现(表1),机体所有组织均被黄染,故名。

黄疸程度以胆红素由血浆弥散入组织液的速度以及胆色素与组织的结合水平决定。由于胆红素对d性组织有亲和力,而眼球巩膜中富含d性纤维,所以巩膜表现最明显。皮肤的黄色偶有因胡萝卜血症(食用过多胡萝卜引起)而显色,但巩膜多不受影响。鸟类血红蛋白分解的终极产物大部分是胆绿素,胆红素只占小部分。在健康鸡血流中实际上找不到胆红素或胆绿素,因为肝对两者的结合速度很快。当鸡的胆管被结扎后,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立即升高,但在两周后便稳定在每100毫升5毫克左右,远低于胆管完全阻塞的哺乳动物。胆绿素的水平此时只占这一浓度的2%,因此在鸟类极少发现黄疸。

病理生理

动物体中约85%的胆红素来自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为脾)中经处理的老化红细胞。其血红蛋白被血红蛋白氧化酶转化成胆绿素并最终还原成为胆红素。其余的15%为旁路胆红素,部分为骨髓中血红蛋白合成时的副产物,部分来自血红蛋白以外的含铁卟啉化合物,如细胞色素及过氧化氢酶等的分解。不论其来源如何,在肝外形成的胆红素立即与白蛋白结合成脂溶性复合物,随血流输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质网中借葡糖酸转化酶的作用,主要与葡糖酸结合成水溶性胆红素二葡萄糖苷酸。而未经结合的胆红素则不溶于水。胆红素二葡糖苷酸泌入胆小管成为胆汁的成分之一,又通过胆道进入十二指肠,并在此解离。所释出的胆红素因小肠中细菌的作用而成尿胆原,再被吸收入门脉循环返回肝内形成所谓的肝肠循环,一部分进入体循环由肾排出。而残存在肠中的一部分继续转化成尿胆素随尿排出,也可出现于粪中成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含胆红素而含微量的尿胆原,粪便则因上述色素所着染而呈黄色或黄褐色。在草食兽则呈黄绿色以至棕黑色不等,因饲料之色泽而异。在阻塞性胆道疾病时,由于胆汁不能进入肠道。胆红素为血液所吸收而出现于尿中,而尿胆原则从尿中消失,粪便因缺乏上述色素而呈灰白色(犬)或其他较正常为浅的颜色。肝与胆道疾病均可引起血清中未结合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二者均可造成黄疸。在大多数黄疸病例中,结合的和未结合的胆红素均有升高。

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黄疸可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为3类:

(1)肝前性黄疸。又名溶血性黄疸。起因于急性溶血将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送入肝内,由于来不及将其结合以致血中有过量未结合的胆红素出现。同时过量结合的胆红素也出现于血液、粪便及尿中。如牛的血孢子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病等常发生肝窦壁细胞吞有含铁血黄素现象。

(2)肝性黄疸。又名肝细胞性黄疸。发生于肝细胞直接受到损害,因而产生结合的和未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血液中,如犬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中毒等。

(3)肝后性黄疸。又名阻塞性黄疸。指胆红素虽已通过肝细胞,但因胆道受阻而不能进入肠腔时,结果粪便内因无胆红素而呈灰白色,而血中的结合胆红素因再吸收而含量升高,见于蛔虫或肝片吸虫阻塞胆管,或肿瘤压迫胆管时对机体的影响。

虽然黄疸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一些疾病的症状之一,但黄疸的出现对机体也带来某些不良影响。未结合的胆红素是脂溶性,与组织中的脂类物质亲和力强,因此当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时,含脂类物质丰富的神经组织即受侵犯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严重时可见出现痉挛、抽搐的症状。胆汁中的胆酸盐可导致血压降低,心跳变慢,肾小管变性;胆汁进入肠道受阻,可影响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并使肠的蠕动减弱,形成便秘。

诊断

简便的方法是根据眼球巩膜的黄染而作初步判定。应用范登伯氏试验(Van den Bergh Reaction)可对 3种类型的黄疸作出鉴别。这是由于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对偶氮试剂反应不同,前者与偶氮试剂接触后迅速呈现紫红色(直接阳性反应),后者则要加入乙醇处理后才呈变色反应(间接阳性反应)。通过这一试验可鉴别阻塞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病例的血清中蓄积有过量结合的和未结合的胆红素,加入偶氮试剂后,先出现淡红色,然后红色逐渐加深(双相反应)。 此外还可测定一些别的项目(表2)。

确诊需要对患畜的全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尤其对血、尿、粪以及肝功能等进行准确的检验。有时肝穿刺与活组织切片镜检也可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待确定病因后再进行对症治疗常可获得有益的疗效。

参考文章

  • 含有黄疸树的处方中医中药
  • 发生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孕儿育儿
  • 如何诊断新生儿黄疸内科
  • 新生儿黄疸应如何预防与护理内科
  • 吃母乳也能引起新生儿黄疸吗?孕儿育儿
  • 如何治疗新生儿黄疸内科
  • 经行黄疸病机如何妇科
  • 妊娠黄疸是怎么回事?孕儿育儿
  • 哪些成药便方可治疗经行黄疸妇科
  •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临床表现内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5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