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第1张

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花生生产过程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有些病害稍不注意预防,就会导致花生产量大大降低。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1 典型症状

青枯病是一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花期发病最重,病菌主要从根部侵染,使主根尖端变色软腐后, 病菌通过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 横切根茎部, 可见整个维管束变为深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有污白色菌脓渗出。 初期病株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前闭合,主茎顶梢二叶片首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下垂,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 1~2 d 后整株死亡, 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可与其他病害区别。 若将根茎病段悬吊浸入清水中,可见从切口涌出烟雾状的浑浊液,这是确诊该病的可靠依据之一。 地下部分表面现象为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荚呈褐色湿腐状,根瘤黑绿色。

2 传播特点

花生青枯病的病菌主要是在病田土壤、 病残体和土杂肥中越冬, 越冬后的病菌在田间主要随水流(包含地下水)传播,通过昆虫、人畜和农事活动(如:病土的迁移、深翻、耙地等)也可以传播。 该菌通过根部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由导管向上蔓延,病菌还可突破导管进入薄壁细胞,把中胶层溶解致皮层烂腐, 腐烂后的根系病菌散落至土壤中,再通过土壤流水侵入附近的植株进行再侵染。病害发生严重田块, 常可见到病情沿流水方向扩展的迹象。

3 发病规律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土壤、耕作制度、植株生育期、品种抗性以及虫草等因素关系密切。

3.1 气候条件

花生青枯病的病菌是一种喜高温的细菌, 花生播种后日均气温在 20℃ 以上, 5cm深处土温稳定在25℃ 以上 6~8 d 开始发病, 旬均气温高于 25℃ ,旬均土温 30℃ 进入发病盛期。 高温多雨,特别是时晴时雨或久旱骤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该病。 一般干旱年份发病重,风调雨顺的年份发病轻。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此病发生早晚与发病程度。临沂市发病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3.2 土壤要求

花生青枯病病菌的最适pH值为6.6 , 所以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生重, 但这里应注意的是花生适宜微偏酸性的土壤, 一般情况下还是选择在微酸性的土质上种植。 由于花生青枯病病菌是一种好气型细菌, 对土壤中的空气有较强的依赖性。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沙量增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逐渐增高,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因此,粗砂土内充足的空气为青枯病提供了优良的生态条件,利于病菌生存,病菌遇到适宜寄主立即侵入危害,发病重;黏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发病轻,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或增施草木灰、尿素、塘泥等肥料的田块发病轻。

3.3 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直接影响花生青枯病的发生, 一般连作花生的田块发病重, 病害严重的田块病株率可超过 50% , 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 轮作发病较轻,比如水旱轮作 2 年以上、旱地轮作 4 年以上的田块基本可根除该病害。 地势低洼、 大水漫灌与茄科蔬菜连作或邻作,发病都较重。

3.4 植株生育期

植株的感病程度与花生的生育阶段有关, 一般是开花后到结荚前期这个阶段极易发病, 结荚后期较少发病。 植株开花前后至结荚期发病,占全生育期发病率的 70% 以上。

3.5 品种抗病性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对青枯病免疫的花生品种,但是各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具有明显差异。 一般情况下,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珍珠豆型品种抗病;南方型品种比北方型品种抗病;普通丛生型品种发病重。

3.6 虫害草害

花生青枯病菌由植株根部、茎部伤口或自然孔侵入,通过皮层组织侵入维管束,病菌迅速繁殖后堵塞导管,并分泌毒素,使病株丧失吸水能力而凋萎。花生田块蛴螬、线虫多,易造成根部受伤或腐烂时,有利于花生青枯病侵入与发生。 病菌喜欢高温、潮湿环境,花生田杂草多易形成土壤湿度大的小气候,容易引起发病。

4 综合防治

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方面加强从播种到出苗期的早期预防, 另一方面加强对发病后健株的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在病害流行地区, 可以选用抗病品种, 如鲁花3号、 日花1号、 远杂9102 、远杂9307等。 在抗病品种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影响产量,对于大面积种植的,一定要在引种前做小面积试验。

4.1.2 调整耕作制度

根据花生青枯病寄主范围很广的特性,以及甘薯、西瓜、大豆、绿豆等植物对青枯病有免疫力的特点, 采取轮作与套作的方式加以防范。 水旱轮作 2 年以上,旱地轮作 4 年以上;套作以玉米、大豆为主;或者花生、大豆、玉米3种作物间作,其中花生最密、大豆次之、玉米最稀;如此调整可有效地防止花生青枯病的发生。

4.1.3 改良土壤

对酸性土壤可适量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能减轻病害发生,通过深耕、深翻、严整土地、精耕细作、改良旱坡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对于砂质土要多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4.1.4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 基肥通常占总施肥量的 80%~90% 。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等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 1 000~1 200 kg 、钙镁磷肥25 kg 、氯化钾 12.5 kg 、尿素 10 kg 、硼砂 1 kg 。 适量追肥,苗期和开花下针期看苗适当追施尿素和钾肥。 叶面喷肥, 在花生结荚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采用 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提高植株抗青枯病的能力。

4.1.5 水分管理

花生耐寒怕渍, 花生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差异较大。 在进行花生的田间水分管理时应根据花生的“燥苗、湿花、润荚”这一需水特性来进行合理的控制水分。 注意田间排水条件,及时开挖、疏通排水沟,实行高畦地膜栽培,避免雨后积水,采用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

4.1.6 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 并用石灰消毒。 花生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株与残余物。 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 以减少越冬病菌。 严禁施用混有病残体的未发酵土杂肥,可采用催熟剂高温发酵至 60℃ 以上。

4.2 化学防治

4.2.1 种子处理

搞好花生根瘤菌接种, 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1kg花生种子拌花生根瘤菌水剂 3.5~4.0 mL ,拌种时不需要加水,拌匀晾干后播种。接种了花生根瘤菌的种子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暴晒, 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并要当天播完,存放不能超过12h ;进行药剂拌种, 没有用根瘤菌接种的花生种子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 0.5% 的比例进行拌种,或用适乐时 10 mL 拌 5 kg 种子,能有效防治花生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

4.2.2 药剂防治

做好日常田间巡查工作, 发现病株要及时喷药, 齐苗后、 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 1 次,着重喷淋茎基部。 药剂可选用 70%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两种药剂比例为 1∶1 ) 1 000~1 500 倍液,或用 30% 氧氯化铜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两种药剂比例为 1∶1 )1 000 倍液。 在花生盛花期或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立即进行药物预防和控制。 每亩可用 20% 青枯灵可湿性粉剂 100 g 对水 60 kg 喷淋根部。 也可用14% 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绿亨杀菌王 1 000~1 500 倍液进行根基部喷淋,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续喷 3~4 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综上就是花生青枯病防治的全部内容,如果你也被这个病害困扰过,希望这个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考高分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花生种植密度如何把控?做好这四点就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7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