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ngguo xiandai jianzhu
[外文]:modern British architecture
产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叶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英国在城市规划、处理建筑和工业生产的关系、创造建筑风格等方面都进行过认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工业化体系1851年在伦敦建成的水晶宫是最早应用预制构件的建筑物(见彩图)。对建筑工业化开展全面研究,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房荒严重,建筑材料和技术工人缺乏,英国成功地设计了一种工业化体系建筑──克拉斯泼体系:轻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墙板的预制构件系统,首先用于中小学校。1948年建立克拉斯泼建筑联合企业,使这种体系在英国各地学校建筑上推广开来,后来为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所采用。70年代起,英国在住宅建设中采用工业化方法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多种混合体系。在工业建筑中,采用有光泽的预制金属墙板、带垫圈的窗扇等构件建造的厂房,装配方便,外观新颖,为各国建筑界瞩目。
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新艺术”派理论。20世纪20年代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也影响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在经济力量薄弱而又需要大量修建房屋等情况下,年轻的建筑师史密森夫妇在1954年提出了“粗野主义”理论,他们认为建筑的美应以“结构和材料的真实表现为原则”,从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粗犷的特点中寻求形式美。1954年建的英国亨斯坦顿中学校舍为其代表作。史密森夫妇是“十人小组”的成员,由“十人小组”主持的1959年在奥特洛举行的会议,导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停止活动。60年代,伦敦几个学习建筑的学生和青年建筑师组织小团体“阿奇格兰姆”,提出了许多用先进技术使城市内容不断更新的设想。虽然这些思潮和流派存在时间不长,但对现代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伦敦旧城改建中建造的泰晤士河南岸艺术中心(1967)和国家剧院(1976,见彩图),建筑群都建在架空的“新陆地”上,下面是机动车交通和服务设施,上面是行人天桥联接着建筑物。外形粗犷的构筑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极富表现力。这些新的手法多少受着上述建筑思潮的启发。法国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也被认为是受了“阿奇格兰姆”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