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oufengqin
[外文]:accordion
自由簧气鸣乐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种轻便键盘乐器。其构造包括:右手 *** 纵的键盘机构、变音器(音栓),左手 *** 纵的低音钮键部分(通常称倍司)、风箱、音屉、簧片(自由簧)、外壳等。演奏时用肩带把琴悬于胸前d奏,以左手推拉风箱鼓风,使簧片发音。
手风琴的大小,通常以左手d奏的低音按钮多少来区分。供专业演奏使用的规格有48、60、80、96及 120倍司各种,右手键盘音域随倍司的多寡而定。专业用的常为120倍司,右手41键,音域f~a3,并有11个音栓以变化音色。德国和来公司及中国天津乐器厂(1983)先后制成的185倍司手风琴,右手45键,音域e~c4。
钮键式手风琴在欧美许多国家均流行。在俄罗斯称为“巴扬”,左右手全为钮键,右手钮键按半音阶排列。阿根廷的一种手风琴“班多尼昂”,也全为钮键,左手钮键只是单音而无和弦,如奏和弦则需同时按数键。
一种小巧的六角手风琴,为1829年英国人C.惠茨顿所发明,是由早期简易手风琴改进而来。外体多呈六角柱形,两端皆为按钮;德国造的只能奏两个调及少量和弦;英国造的则有完全的半音阶。常用的有高音、次高音、上低音 3种。也有按提琴族音域设计的可以用来重奏的六角手风琴。此外,尚有合奏手风琴、低音手风琴以及专供儿童使用的小型无低音键钮手风琴。手风琴体积小,携带方便,常用于歌唱、舞蹈伴奏和轻音乐,也可独奏和组成手风琴乐队。手风琴演奏曲目,可用钢琴曲、管弦乐曲,也有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各种手风琴曲。
欧洲早期手风琴的创制人与改进者,有德国的C.F.L.布施曼,于1921年制作了用口吹的“奥拉琴”,后在此琴基础上加按钮键盘及手压风箱。1929年,奥地利的C.代米安改进了布施曼的琴,增加了伴奏和弦钮键,并正式取名手风琴。1830年以后,在欧洲,特别在法国、比利时,手风琴已广泛流行。钢琴键式手风琴是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于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世界各地。
参考文章
- 手风琴的由来美术与音乐为什么手风琴要用力拉动风箱才会发出声音美术与音乐为什么说中国是口琴、手风琴的故乡美术与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