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azuolini
[外文]:Pier Paolo Pasolini (1922~1975)
意大利诗人、作家。在弗留利地区度过少年时代。1945年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文学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
早年的诗歌《青春美好》(1954)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采用弗留利方言,写人民的纯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周围恶劣环境的冲突。《葛兰西的骨灰》(1957)是献给已故的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的诗集,表达对葛兰西敬仰而又疏远、对社会下层人民热爱而又丧失信心的复杂的心情,以及向往斗争而又耽于幻想的矛盾的心理。在艺术上注重探索人物的内心活动。
长篇小说《生命之子》(1955)、《暴烈的生命》(1959),产生于新现实主义文学衰落之际。前者写罗马郊区青少年的流浪生活(失业、偷盗、卖淫),后者写青年共产党员扎马季诺的经历以及他抢救蒙受水灾的一个穷苦家庭而牺牲,反映他的无产阶级觉悟的形成过程。这两部作品都较为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但又着意渲染社会的污秽、人物的原始的本能和下意识的行为,流露出颓丧的情调。
帕佐里尼还著有评论文集《激情和思想》(1960)、《异端的先验主义》(1972)等。他认为,现代的文明社会已使传统的文化失去价值,因而文艺应该从现实主义转向对新的艺术方法的探索与试验。
60年代以后,帕佐里尼成为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导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