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dujiao de Benzhi
[外文]: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
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L.费尔巴哈的重要宗教哲学著作。全书分三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书后附有费尔巴哈续写的解释、注释和引证。1841年在莱比锡首次出版,两年后发行第二版,1848年第三版编入《费尔巴哈全集》第 7卷,并于50~60年代先后出版法文、英文和俄文等译本。荣震华的中译本收入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
费尔巴哈在这部构思了几年的著作中,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宗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它实质上是人本学;分析批判了基督教及神学,批驳了G.W.F.黑格尔思辨哲学关于基督教的错误观点。
费尔巴哈在该书中指出,人是现实的感性存在,是自然的一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感(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也是宗教的对象。对人来说,主体必然与之发生关系的对象,是主体本身所固有的,而且是客观的本质。人对上帝的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意识,人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学就是人本学。他揭露基督教及神学把次要的、第二位的东西颠倒为主要的、第一位的东西,成了谎言、欺骗、怪诞、矛盾和诡辩的巢穴。同样,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把人对上帝的意识当作上帝对自己的自我意识,从而也就把人的意识变成上帝的意识,只是宗教真理的彻底完成。
费尔巴哈在该书中认为,说上帝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意识,并不等于说它直接地就是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之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异化之所以产生,人之所以同自己的本质发生分裂,一方面是因为意识(理性)具有想象、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人借助这些能力把自己的本质从人里面分离出来并显露于外,继而把它神化为独立的本质;另一方面,人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为主体的和人格化的本质的对象,成为自己创造出来的对象的对象。人自己异化出来的对象反过来成为一种支配、奴役和统治自己的力量。他认为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就在于诉诸经验的法庭,把宗教颠倒了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这样我们就会打破幻觉而看到真理的纯洁光辉。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问世,在德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旅居法国的德国工人中,也拥有不少读者。恩格斯说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恢复了王位,并指出只有亲身经历过40年代狂风暴雨的人,才会体会到这部著作在当时思想解放中的作用。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分析批判了这一著作所表现出来的人本学及宗教哲学的局限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