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岁差常数介绍

关于岁差常数介绍,第1张

关于岁差常数介绍

[拼音]:suicha changshu

[外文]:precession constant

天文常数之一,是在一回归世纪内沿黄道的岁差值,包括黄经日月岁差和沿黄道的行星岁差两部分,又称黄经总岁差,用p表示(见岁差和章动)。黄经日月岁差,即沿黄道的日月岁差,用p1表示,它可根据大量恒星的观测资料来确定。行星岁差用λ表示,它可由天体力学理论计算出来。pp1和λ之间的关系是:

p=p1-λcosε,式中ε是黄赤交角。

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第一次精确地定出岁差常数。他根据3,000多颗恒星的观测资料来确定p1值,研究结果发表于 1818年。对历元 1755.0,他得出 p1=5,034.″05,p=5,017.″61。十九世纪末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确定了黄经总岁差p,并在1896年巴黎的国际基本恒星会议上被确认为通用的天文常数之一。对历元1900.0,纽康得到p=5,025.″64,此值沿用了80年。1976年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上,通过了对于标准历元 2000年的新值:p=5,029.0966。如果按纽康的旧值,归算到历元2000年,应得5,027.″86,这比新值要小1.″24。这是因为在岁差常数中已加上了银河系自转的改正值,而且在计算行星岁差时采用了新的行星质量数据。

三十年代提出了编制暗星星表的计划。暗星星表中的星位将与遥远的河外星系发生联系,从而可以定出恒星相对于河外星系的绝对自行。这样就有可能更准确地定出岁差常数。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岁差常数将从1984年开始正式使用。现有星表中列出的恒星自行包含岁差常数误差的影响,所以在采用新的岁差常数以后,必须更改星表中所有恒星的自行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90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