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miming
[外文]:Ostrinia nubilalis
螟蛾科昆虫的 1种。俗名玉米钻心虫。是亚洲和大洋洲的一大害虫。中国除西藏和青海未见报道外,分布于国内各地。主要为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中国为害玉米的Ostrinia属螟蛾主要是O.nubilalis,称欧洲玉米螟。成虫翅展2.5~3.5毫米。黄褐色。雌蛾体躯粗壮。前翅鲜黄,翅基三分之二部位有棕色条纹和一褐色波纹状线。外侧有黄色锯齿状线,向外有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雄蛾体躯消瘦,翅色比雌蛾稍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淡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侧黄褐色,再向外有褐色带与外缘平行。内横线与外横线之间褐色,缘毛内侧褐色、外侧白色。后翅淡褐色,中央有一宽带,近外缘有黄褐色带,缘毛内半淡褐、外半白色。
玉米螟幼虫杂食性。中国已知玉米螟为害的作物有33种、杂草有22种。由于寄主种类多,防治比较困难。成虫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间,傍晚飞翔,夜间交配。交配后1~2天即产卵,产卵时间在晚9~10点钟。产卵多在叶片背面中脉一带,少数产在玉米秆上和雌穗的苞皮上。雌蛾产卵平均约400粒。幼虫自卵粒孵化后,成群聚结在卵壳附近,以后分散开爬到玉米叶喇叭口或嫩叶上取食叶肉。另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附近的植株上。幼虫白天不活动,夜间取食。3龄以前只食嫩叶,3龄以后则蛀茎秆。
玉米螟的发生与玉米播种期有关。一般早播比迟播受害重,夏播比春播受害重,玉米发育后期比前期受害重。在中国,玉米螟的发生代数随纬度而有显著的差异:北纬45°以北1代,45°~40°2代,40°~30°3代,30°~25°4代,25°~20°5~6代。海拔越高,发生代数越少。在玉米螟的发育各阶段,无论是卵、幼虫和蛹,都有天敌捕食和寄生,这对抑制发生和制止为害起一定作用。
除欧洲玉米螟外,还有一种亚洲玉米螟(O.funna-calis),两者的外激素组成成分不同,但外生殖器的形态构造无大差异。
参考文章
- 冬季如何巧治玉米螟粮食作物
- 赤眼蜂有效防治玉米螟粮食作物
- 立即查治玉米螟粮食作物
- 科尔沁区玉米螟防治预报粮食作物
- 玉米螟虫防治技术粮食作物
-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粮食作物
- 玉米螟如何进行防治粮食作物
- 防治玉米螟不容忽视粮食作物
- 重视玉米螟虫的防治粮食作物
- 玉米螟绿色防控粮食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