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eiyu
[外文]:plum rain
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经朝鲜半岛南端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江南梅子黄熟,故名。由于这段时间多阴雨,物体极易受潮霉烂,因而也称霉雨。梅雨是中国春夏交替时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色,主要发生在宜昌以东,北纬26°~34°之间的地区。
特征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雨量多,雨日长,湿度大,云量多,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较弱,降水多属连续性,也有阵雨和雷暴,并且常常是大雨或暴雨。
成因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是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见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位置和稳定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青藏高原北缘的西风急流进入并维持在中国东部和日本列岛上空,随着高原上副热带高压的建立,高原南部由盛行西风转成东风,在亚洲南部上空出现一支东风急流,印度上空转为低压流形,低层西南季风开始爆发。此时因冷、暖空气交绥形成的地面静止锋和雨带,也相应地由中国华南移到江淮流域和日本列岛。
过程梅雨期开始的一天称入梅或立梅,结束的一天称出梅或断梅。因各地地形和经纬度不同,对入梅、梅雨中断、出梅等着眼点不同,有以地面要素达到某一值为标准的,也有以环流形势转变为标准的,至今尚无确定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日期的统一标准。目前,中国一般以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移到北纬20°以北,同时雨带位置稳定出现在江淮流域为准。一般梅雨期由于雨量集中,容易造成内涝和水灾。但也有的年份在应当出现梅雨的时期不仅没有持续的大雨和暴雨,而且降水量不多,出现干旱现象。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可把梅雨分成丰梅、枯梅和空梅。
中国梅雨正常情况,从6月中旬入梅,到7月上旬出梅,一般约持续20~30天。但每年情况不一样,入梅早的可在5月中下旬,晚的可到7月初,前后约差40天。出梅早的在6月中旬,晚的7月底到8月初,前后约差一个半月。梅雨结束后,多雨带迅速推至黄河一带及其以北地区,长江流域的降水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增高,天气酷热而进入盛夏伏旱时期。梅雨期时间的长短和雨量的多寡对农业生产等有着密切关系。梅雨期的气候及天气条件的研究,一冶是中国和日本气象学上的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章
- 梅雨期猕猴桃园管理要点果树园艺
- 梅雨季节水产养殖管理要点水产/渔业
- 脐橙“梅雨梢”与着果的关系及其调控技术果树园艺
- 梅雨季节需为植物做好防霉菌工作观赏园艺
- 中国的梅雨(plumrains of China)中国地理
- 梅雨季节苗木需做好施肥及抗旱工作观赏园艺
- 梅雨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措施水产/渔业
- 早稻遇梅雨防病虫粮食作物
- 梅雨季节精养鱼塘管理要点水产/渔业
- 梅雨季节小龙虾养殖管理措施水产/渔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