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aoze shuiwen wuli canshu
[外文]:hydrophysical parameters of swamps
包括沼泽的含水性、持水性、透水性、热容量和热导率等,是说明沼泽属性的重要指标。这些参数值的确定,可为沼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沼泽含水性指沼泽的草根层或泥炭层中水的类型和含水数量。沼泽中有重力水、毛细管水、薄膜水(见土壤水)、渗透水和化合水。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能沿着斜坡流入排水沟,有时在沼泽表面形成湖泊和小河;毛细管水、薄膜水、渗透水和化合水,受分子力作用,不能从泥炭层或草根层中流出。毛细管水和部分薄膜水可由植物根系吸收,并由植物枝叶散发和蒸发;渗透水和化合水必须采取特殊方法才能释出。
沼泽含大量水分。苏联的泥炭沼泽一般含80~94%的水。中国泥炭沼泽含水量为70~90%;无泥炭的潜育沼泽,若草根层很厚时(0.3~0.5米),含水量与薄层泥炭相仿,三江平原潜育沼泽的含水量一般为50~70%。沼泽含水量的变化与沼泽类型、泥炭的灰分含量和分解程度有关。草本泥炭沼泽的含水量多在60~80%;藓类泥炭沼泽则大于90%;低灰分沼泽含水多为70~90%,高灰分沼泽含水量低,一般小于50%。沼泽的含水量随泥炭分解度的增高而减小。
沼泽的持水性指沼泽体保持水分的能力。通常泥炭沼泽的持水能力很高,当自由水流出后,泥炭中所含的水量称为最大持水量。如果沼泽中的含水超过最大持水量时,超过的水分可以通过排水渠道自沼泽中排走;如果含水小于最大持水量,则排水困难,仅有部分水消耗于蒸发。草本泥炭沼泽的持水量一般为400~800%(重量),藓类泥炭沼泽一般大于1000%,无泥炭的潜育沼泽持水能力,多在300~400%。沼泽持水能力取决于沼泽体的组成、泥炭的分解度和灰分含量。低灰分、弱分解的藓类泥炭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15~20倍的水量;正常灰分、中等或强分解的草本和草本-藓类泥炭,能保持大于本身重量3~9倍的水量。
沼泽的透水性指沼泽的透水能力,通常以渗透系数表示。水在泥炭层中的渗透有垂直渗透和水平渗透两种形式。渗透系数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小,泥炭沼泽上部的渗透系数较大,一般平均在1~10厘米/秒;分解弱的藓类泥炭可达20厘米/秒;泥炭层下部渗透系数多在0.001厘米/秒以下;强分解的泥炭常常出现隔水层。泥炭的渗透能力主要取决于泥炭的分解度,随分解程度的增强而减弱。因为有机质分解时,形成许多极小的带电荷的胶体质点,把水分吸附在它的表面,阻塞了质点之间的空隙,因而渗透能力减弱。渗透系数的大小还与泥炭的灰分含量有关。泥炭的渗透系数与植物残体组成也有关。藓类-木本泥炭与草本泥炭相比,前者空隙大,故渗透系数也大。水在泥炭层中除了垂直方向渗透外,侧向水平渗透也很大。夏秋暴雨之后,地下水位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在沼泽地10~20厘米的表层,产生水分的侧向渗透运动。降水停止后,由于侧向水流流量很大,表层内蓄水量迅速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当下降到距地表30~40厘米时,侧向水流也很快停止。具有一定厚度草根层的潜育沼泽的草根层下部渗透系数为 10×10-3~20×10-3厘米/秒。
沼泽的热容量和热导率沼泽的热容量和热导率主要取决于沼泽土的含水量、分解度和残体组成。被水饱和的泥炭热容量比干泥炭大8~10倍。热导率与热容量一样,随着沼泽逐渐变干明显降低,特别是弱分解泥炭的热导率。由于沼泽土的热容量比矿质土低,其表面温度容易增高或降低,加之沼泽土的导热性差,很少将白天所获得的热量传导到深层蓄藏起来,这种不良的热力学特性,造成沼泽区特殊的气候状况。夏季晴朗的白天,沼泽植物覆盖层被太阳晒得很热,而在晴朗的夜间,植物覆盖层的表面,由于散热冷却,气温迅速下降,甚至达到0°C以下,在开垦的沼泽地上出现冻害。这种特性对沼泽的地温变化有很大影响。中国北方,夏季泥炭沼泽地表温度的日较差可达18~20°C左右,而地下50~60厘米深处日较差则微不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