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nnanxing ke
[外文]:Araceae
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1科,草本,稀为攀缘灌木或附生藤本。叶基生或茎生,有时花后出现,叶柄基部常为鞘状,叶片全缘时多为箭形、戟形,或掌状、鸟足状、羽状、放射状分裂。花小,常极臭,排列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围。花两性或单性。花单性时雌雄同株(同花序)或异株。雌雄同序者雌花居于花序的下部,雄花居上部,两性花有花被或无。花被如存在则为2轮,花被片2~3枚,雄蕊2~4~8或多数,通常与花被片同数且与之对生、分离或合生为雄蕊柱;花药2室;花粉分离或集成条状。退化雄蕊常存在,在雌花序中围绕雌蕊或单一而位于雌蕊下部;在雌雄同序时常多数集于雌花序之上(犁头尖属),或合生成假雄蕊柱(海芋属),但经常完全退废,这时全部假雄蕊融合且与肉穗花序轴的上部形成海绵质的附属器。子房上位或稀陷入花序轴内,1至多室,基底胎座、顶生胎座、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胚珠1至多数,连生、横生或倒生,内珠被之外常有外珠被;花柱不明显或伸长成线形或圆锥形,柱头各式,全缘或分裂。果为浆果,极稀为聚合果(隐棒花属);种子1至多数。胚乳厚,肉质,少或不存在。染色体基数x=7,8,9,11,12,13,14,15,16,以x=14的属为多。本科花粉粒具单沟,近圆球形至圆球形,极轴长11~48微米,赤道轴长16~65微米,厚10~36微米;槽很长,外壁厚1~2微米,覆盖层光滑、粗糙,或具疣状或刺状凸起,刺长1~2微米;外壁外层常显粒状;外壁内层比外层厚。有105属2000余种。其中 88属分布于热带,温带分布的仅有17属;热带亚洲是本科的发源地,热带美洲则是本科的多样化中心(含1350余种)。中国有35属208种,其中有4属20种系引种栽培,特有种占100种,有些属的分布中心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如天南星属、半夏属等。
本科一些较原始的属的花粉粒出现于古新世和始新世中期,可见天南星科的起源是相当早的。
本科植物有许多种类入药,其中菖蒲属和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天南星属和半夏属的块茎中常含有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等氨基酸;天南星属植物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呕。千年健属植物的根茎中含挥发油,油中含α-及β-蒎烯(pi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酯(linalylacetate)、二氢枯茗醇 (dihydro-cuminaldehyde)等成分;有祛风湿、健筋骨的功能。芋属(见彩图)、魔芋属植物的块茎常供蔬食,也可代粮,或作工业上的糊料。大薸则是产量高、放养易、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水生饲料;引进的种类则多属热带庭园观赏植物。
天南星科在亲缘关系上与百合科接近,可能从蜘蛛抱蛋族(Aspidistreae)演化而来,因为该族的开口箭属(Tupistra)、万年青属(Rohdea)都具有密集的穗状花序等特征,与本科的原始类群Lysichitum相似。
- 参考书目
- 吴征镒、李桓:《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