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丹介绍

关于不丹介绍,第1张

关于不丹介绍

[拼音]:Budan

[外文]:Bhutan/Druk-Yul

亚洲南部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东、西、北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邻印度,西南界锡金。面积46000平方公里,人口138.8万(1984)。全国分17个县(宗)。首都廷布,但行政机构多驻在廷布以西的帕罗。

自然条件

全国一半领土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山顶王国”之称。地势自北而南递降。大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北部,海拔7000米,山势雄伟陡峻,多冰川雪峰,边境上的卓木拉日峰海拔7314米。中部为内喜马拉雅山地,大部海拔在1000~3500米,由大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延支脉组成,受布拉马普特拉河支流切割形成众多东西排列、南北纵贯的陡峻山岭和深邃河谷,其中黑山山脉是不丹主要河流桑科什河和马纳斯河的分水岭。河流呈山溪性,多石滩急流,富水力资源。南部山势低下,海拔高度不到1000米,称亚喜马拉雅山地,为毗邻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的山麓丘陵地带,山势和缓,风化层深厚,谷地区多冰碛。全国平原狭小,杜阿尔斯平原介于印度和不丹之间,境内宽仅10~15公里。

气候受地形制约,垂直地带性明显,自北而南分布有冰漠带、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大致海拔4500米以上为永久积雪区;3500~4500米为高山草地带,向阳缓坡草类生长茂盛,是主要夏季牧场;2000~3500米为阔叶-针叶林带,生长有松、橡、 杜鹃、 白杨、云杉、冷杉、柏和杜松,树木茂盛郁葱,约集中全国90%的森林资源。河谷区地势低洼,向阳面气候温和湿润,由于北有高山阻挡寒流南下,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上;夏季西南季风沿谷地深入,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南部山麓丘陵平原区,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终年湿热多雨,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在一些迎风坡地,雨量高达5000毫米。自然植物以娑罗双树、印度黄檀、儿茶、棕榈和竹类为主,在杜阿尔斯平原大部分是稀树草原,并有象、虎、野牛及各种鹿栖息其中。目前西部已不同程度得到开发,东部马纳斯河下游一带有犀牛、野象、野牛、印度野鹿等,已列为野生动物的禁猎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0%;矿藏有铜、煤、云母、石膏、石灰石和白云石等,尚待进一步勘查和开发。

居民和简史

人口增长迅速,1975~1982年自然增长率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 居民大部分集中在内喜马拉雅山地的旺河和桑科什河中部谷地,聚落小而密集,多沿谷地和山间小道呈南北向串状分布。帕罗、廷布、普那卡是主要居住中心,人口均在万人以上。此外,毗邻印度的南部边境地区,人口密度也较高,城镇发展较快,庞措林是不丹通印度的大门,新兴工商业城镇。全国80%居民为不丹族,系藏族后裔。语言、文化、宗教、习俗仍保持原有民族特色,通行宗卡语,信奉喇嘛教,主要居住在黑山山脉以西的中部谷地区。余为尼泊尔族,其中以拉伊族、古隆族和林布族为主, *** 尼泊尔语,信奉印度教,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一带。英语为官方语言。 公元7世纪属吐蕃,吐蕃农牧民和僧侣随军迁入不丹西部定居,发展农牧业和传播喇嘛教。9世纪吐蕃崩溃,不丹成为独立部落。17世纪初始成政教合一的政治实体,1907年建立旺楚克世袭王朝。1772年英国开始侵入,遂占领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又强令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指导”。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指导”。

经济地理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93.4%的人口从事农、林、牧业。耕地面积3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农业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由于地广人稀,粮食尚能自给。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良好的中部谷地,种植业居多,多以缓坡谷地构筑梯田,田块碎小分散,常用沟渠和渡槽引水灌溉,施肥不足,地力衰退,粮食产量仅为播种量的20~30倍。由于海拔和气候等差异,海拔1200米以下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荞麦,1200~2700米是大麦和稻米的轮作地带,小麦种植高度可至3000米。山地缓坡辟有果园,种苹果、梨、桃、李、胡桃树等。南部杜阿尔斯平原是主要稻米产区,其间也适量种植棉花。西南部园艺业较发达,是芒果、橙和香蕉的主要产区。畜牧业遍及全国各地,各农户饲养猪和山羊;北部高山原草地区畜牧业最集中,放养着大批牦牛、牛、马和绵羊。此外,在西部阿莫河和旺河谷地中,养牛业盛行。饲养的印度乳牛和杂交牦牛体形高大,产乳量也高于印度乳牛,所产黄油可满足食用,并供各喇嘛寺院作祭典用。

工业薄弱,主要有木材加工、生漆、蜡、树脂等林产品和地毯等手工织物,以及简易农具和日用金属制品等,酿酒、水果罐头和干酪业也开始发展。1961年实行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以来,现代化进程已逐渐改变以往与世隔绝的面貌,兴建公路2000多公里,沟通了庞措林、帕罗、廷布、普那卡、通萨以及塔希冈等主要城镇,并与印度相联系;修建帕罗机场,开辟了通加尔各答的航线;还兴办银行、邮政、电信等。主要贸易对象是印度,出口以木材、水果、蔬菜和小豆蔻为主。进口以纺织品和日用品居多,贸易量小,多物物交换。喇嘛寺院(宗)和野生动物禁猎区吸引外国游客,旅游业和邮票出售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见彩图)

参考文章

  • 不丹王国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 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不丹、阿曼、也门的由来世界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0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