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滴试验介绍

关于点滴试验介绍,第1张

关于点滴试验介绍

[拼音]:diandi shiyan

[外文]:spot tests

一种微量化学分析方法,只用一滴试样即可进行分析,特点是迅速、经济、可靠、不用复杂仪器、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适用。理想的点滴试验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该很高,不借助于其他手段就能用一滴试液(0.001~0.05毫升)检出 1微克以下的物质。20世纪20年代F.法伊格尔系统地研究了利用灵敏的有机试剂检出金属离子,奠定了点滴试验的基础。

材料和仪器

常用的有中速或慢速滤纸、瓷质或塑料点滴板、玻璃搅棒、毛细移液管、毛细管、半微量烧杯、微量灯、医用显微镜载片。

*** 作技术

常用的有:

(1)在多孔或无孔物体(如滤纸、点滴板)上使一滴试液与一滴试剂溶液相碰发生反应。例如用SCN-检验Fe3+,生成红色络合物。

(2)以适当的试剂溶液浸渍滤纸,干燥后,用细孔毛细管将一滴被检溶液加在纸上,发生反应。例如,用二硫代草酰胺检验Cu2+,生成橄榄绿色产物。此法比①灵敏。

(3)在固体试样(如金属材料、岩矿、固体、粉末或残渣)上滴加试剂,发生反应。例如,将一滴溴水滴在钴合金表面,待反应后,用α-亚硝基β-萘酚检验钴,显红色。

(4)在检验微量气体时,加试剂于被检物上,用载有显色剂的试纸检验发生的气体。例如,在试样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用载有硝酸锰和硝酸银的试纸检验氨,析出黑色的金属银。

(5)使试液与试剂溶液作用,生成的产物萃取入有机相而被检出。例如,将铜与双硫腙生成的螯合物(见螯合作用)萃取入四氯化碳。

(6)在固体试样中加入固体试剂,利用烧结或熔融使其反应。例如,将含钒的试样溶液蒸干,加入8-羟基喹啉固体,加热到230℃,生成棕黑色产物。

无机点滴试验

常用的方法有使无机物转化为:

(1)有色的离子,如紫红色的MnO嬄;

(2)有色的络离子,如深蓝色的[Cu(NH3)4]2+;

(3)沉淀,如金属硫化物;

(4)染料,如NO与氨基苯磺酸或α-萘胺反应,生成红色染料;

(5)有色的氧化还原产物,如钼蓝;

(6)金属螯合物,如红色的丁二酮肟镍;

(7)金属离子缔合物,如锑和氯形成的络离子与罗丹明B形成的紫色离子缔合物;

(8)荧光物质,如Be2+、Al3+、Sn4+与桑色素生成的产物;

(9)特征性气体,如SO2,H2S,CO。此外,还可凭借催化反应(如Cu2+催化Fe3+与S2O娫的反应)、吸附现象(如滤纸吸附和沉淀吸附)、隐蔽和解蔽进行点滴分析。

有机点滴试验

常用的方法有:

(1)使试剂直接与官能团起作用,生成加合物、螯合物、氧化还原产物、缩合物等,从它们的颜色、荧光、溶解度等确定是否存在这种官能团;

(2)借助有机化合物在转变、分解、合成等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产生气体、有色物质、荧光物质)进行鉴定;

(3)催化反应,如利用血液中存在的过氧化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联苯胺蓝的反应鉴定血迹。有机点滴试验大多用于检测化合物中的官能团,所以对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很难分辨,利用一个特征化学反应检出一种特定有机化合物是很少见的。有机点滴试验的检出限常为0.4~10微克,比无机点滴反应要低。这是因为有机反应多数以分子状态起反应,反应不易进行完全,且常伴随有副反应,反应也慢。另外,有机点滴试验的检出限不是以官能团计而是以化合物本身计,所以相对地讲,检出限要大一些。

在点滴试验中,对于反应A+B=C,借助于C的特征,既可用A作为试剂检验B,也可用B作为试剂检验A。还可用此反应检验那些能转变成A或B的物质。无机点滴试验常用有机试剂;而有机点滴试验则常用无机试剂。

树脂点滴试验

是一种使离子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反应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使被分析的离子在树脂颗粒上富集,然后用显色剂显色;

(2)使显色剂固着在树脂颗粒上,然后使它与溶液中的离子起反应;

(3)用带有分析官能团的螯合型树脂检测离子。离子交换树脂能将离子富集,所以树脂点滴试验法的灵敏度比相应的点滴试验高。螯合型树脂还能提高选择性。

点滴比色法

是一种半定量分析。比色在瓷板上的蜡圈(直径为几毫米)内或在滤纸上进行。先分别以等体积而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蜡圈内或滤纸上制成一个标准色阶,然后以同样的方法使未知液发色,并与标准色阶比较颜色的深浅。如果使用环炉法进行点滴比色(见环炉技术),则灵敏度和准确度都更高。

参考书目
  1. F. Feigl and V.Anger, Spot Tests in Inorganic Analysis,6th ed., Elsevier, Amsterdam, 1972.
  2. F. Feigl, Spot Tests in Organic Analysis, 7th ed., Elsevier,New York, 196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0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