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izao kuangchuang
[外文]:ore deposit formed by reworking process
早期分散于岩石或地层中的元素或物质,在后期地质作用中主要经过加热了的下渗大气降水的淋溶,被活化、转移,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而形成的矿床。这类矿床的形成常是长期的、多期的,早期成岩与晚期成矿的时差可达数千万年、数亿年,甚至数十亿年。由下渗的大气降水所组成的热水环流是形成改造矿床的重要媒介,其热源可以是岩浆、构造活动或异常的地温梯度。
改造成矿作用可以形成一些重要矿床类型。如中国北方赋存于太古宇绿岩带中的金矿床(小秦岭、赤峰、吉林夹皮沟等地),其成矿时间为燕山期,即古老的金在后期中生代造山运动时被活化、转移、富集而成矿,成岩成矿时差在25亿年以上。中国西南的卡林型金矿产出于古生代和三叠纪的沉积岩中,但成矿期在晚中生代,也是经过改造作用而形成矿床的。
中国南方一些花岗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多是改造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些类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无论它产于古老的或很新的花岗岩中,或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均给出了相同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的铀铅同位素年龄。这说明,不同岩石和时代的铀,在剧烈的燕山运动中被活化转移,在造山运动结束时富集成矿,因而给出了一致的成矿年龄。中国湘、黔、桂的汞矿、水晶矿、锑矿、雄雌黄矿、萤石矿床等具有类似的成矿历史,这些矿床常受燕山晚期构造控制。一些产出于砂岩和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床也主要是改造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
一向被认为是沉积矿床的石油和天然气实质上是典型的改造矿床。因为在沉积成岩阶段只存在分散的有机质,并未形成矿床,只是在后期的地质作用中,有机质转化为烃类,并经过原生及次生运移,在各种圈闭中富集,才生成油气矿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