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泊水文学介绍

关于湖泊水文学介绍,第1张

关于湖泊水文学介绍

[拼音]:hupo shuiwenxue

[外文]:limnology

水文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湖泊水文现象和湖水资源利用。1938年国际科学水文协会执行委员会瑞士会议确认limnology一词指湖泊水文学。

发展简史

湖泊水文现象的研究始于古代的定性描述。中国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和《行水金鉴》记载了中国许多湖泊湖水的来源及去路、泥沙、水位涨落、河湖调节关系和湖泊变迁过程等。湖泊水文的定量研究,始于17世纪的水文观测。死海从1650年起,已有水位资料。19世纪盛行湖泊测深工作。1891年F.-A.福雷尔完成了日内瓦湖的研究,出版了《日内瓦湖湖泊志》 3卷,系统地论述了该湖的地质,气候,湖水运动,化学、热学、光学、声学特点,湖泊成因和形态,为近代湖泊学确定了基本的研究领域。1909年R.威廷提出湖流流速与风速经验关系式。1910年前后,E.M.韦德伯恩致力于湖水温度观测,提出了温度振动流体动力学理论。1915年E.A.伯奇根据热量平衡原理开始计算湖泊热量收支和蓄热量。

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建筑大型水库,推动了湖泊水文研究,广泛应用水量平衡、沙量平衡、盐量平衡、能量平衡、热量平衡等原理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定量分析湖泊水资源;推算水库淤积年限;预估库水的矿化度;改进风浪要素的计算方法;研究湖水温度和确定湖冰厚度等问题。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同位素及遥感技术等的应用和精密测量仪器的研制,为湖泊水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以后,国际水文十年(IHD)把湖泊水文列入研究计划,开始了湖泊水文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中国自50年代起,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等地陆续开展了湖泊的综合调查。

学科内容

现代湖泊水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湖泊水量和水位。研究湖泊蓄水量及其变化规律。在一定时段,进出湖泊的水量不同,引起湖泊蓄水量的变化。入湖水量包括湖面降水量,入湖的地面、地下径流量。出湖水量则有湖面蒸发量,出湖的地面、地下径流量和工农业自湖泊的引水量。运用湖泊水量平衡方程可以确定湖泊蓄水量的变化,评价湖泊水资源,阐明湖泊对江河的调蓄能力。湖泊蓄水量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湖水水位的升降,但在蓄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湖泊增减水和湖泊波漾等作用也会引起水位的变化。湖泊水位资料是估算湖泊水量的依据。最高水位的确定,为湖泊的堤防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湖水运动。研究湖水各种运动方式、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停息的机制。湖水有进退运动和升降运动;湖水运动有的发生在湖面,有的在内部;有的有周期性,有的为非周期性。湖水运动除受外部因素影响外,还受湖水面积、深度、成层结构、密度分布等内部因素的制约。研究湖水运动可以解说湖岸演变、湖中泥沙运动、湖水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成分分布等规律,并为船舶航行作出预报,为护岸工程设计提供资料。湖水运动的研究,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同时采取野外观测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3)湖水热动态。研究湖泊中的热量收支状况。通过湖水热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湖泊蓄热量的变化。水温升降反映湖中蓄热量的增减。湖水温度随空间而异。较深湖泊的水温在垂向有分层现象。研究温度成层,可以解释湖水运动、化学成分、水生生物变化和分布的原因。

(4)湖水光学现象。研究湖面辐射平衡,探讨光线在湖面的反射,湖水对各种波长光线的吸收、散射和折散等光学特性。研究湖水光学特性,可以了解湖水中光线透射的深度和照度的大小,阐明浮游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等生长和分布规律。

(5)湖水化学。研究湖水化学成分形成特点和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湖水中有各种离子、生物营养元素、溶解气体、有机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毒物质等。湖水水质参数有矿化度、总硬度、总碱量、pH值等指标。湖水的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变化特点与湖水流动滞缓、湖泊的大小深浅和气候条件等有关。应用盐量平衡原理可以确定湖泊内盐量变值,查明湖泊、水库矿化度的变化。湖水化学的研究为湖泊水质评价和湖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6)湖泊沉积。研究湖中物质的沉积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沙量平衡原理,即根据时段内进出湖泊的沙量收支状况,可以确定某一时段湖泊淤积量,推算淤积厚度。研究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可以预测沉积演变趋势和湖泊寿命。在湖泊沉积研究中也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孢子花粉和古地磁等方法,测定沉积物年代,推测历史气候变迁情况,预测沉积数量和位置。

湖盆的形态、大小和深浅,影响湖水运动、湖泊沉积、湖中热量交换和湖水的化学特性等,因此,湖泊水文学也研究湖盆和湖泊的形态特征。

水库是人工湖泊,与天然湖泊既有共同之点也有一些特殊研究内容,如水库淤积、水库库岸演变、异重流防治和利用等问题。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湖泊水量平衡和水位变化的研究要运用气象学、水文地质学、水文计算的知识和方法;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水化学等是研究湖水运动、湖水热动态和湖泊水质等水文物理现象和化学过程的基础。湖盆的研究则要借助地质学、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手段

湖泊水文学的新手段有:

(1)模型技术,其中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以进行湖泊水文现象的物理和数值模拟,建立湖水动力模型、湖泊水温模型、湖水化学模型、湖泊沉积模型等;

(2)遥感技术,用于探测湖界、水温、冰情,识别湖水污染和浅水湖泊泥沙运动;

(3)核技术,用于示踪泥沙运动,分析湖泊沉积,探测水库渗漏;

(4)电子技术,用于湖泊调查和测量等。

现代湖泊水文学要加强水文混合与水文平衡基础理论研究,以阐明湖泊水文现象内部联系;提高水量平衡要素观测和计算精度;推广应用新技术;将湖泊作为系统,了解其中所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湖泊的环境效应,湖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参考书目
  1. G.E.Hutchinson,A Treatise on Limnology,Vol.1,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57.
  2. R.G.Wetzel,Limnology,W.B.Saunders Co.,Philadel-phia,197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1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