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ishan
[外文]: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的单种属植物,著名的“活化石”之一。自1941年在日本发现枝叶及球果化石,同年及1943年相继被干铎、王战等人于中国湖北省利川县的谋道溪发现生存植株和采到标本,1948年4月,胡先骕、郑万钧二人联名发表,是当时植物学界的重大发现之一。
水杉系落叶乔木,大枝不规则轮生,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叶、芽鳞、雄蕊、珠鳞与种鳞均交叉对生。叶线形,柔软,在侧枝上排成羽状,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4~8条气孔线,冬季侧生小枝与叶一同脱落。雌雄同株,雄球花在枝条顶部的小枝上单生于叶腋处及枝端,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通常长15~25厘米,雄蕊具3花药,药隔显著;雌球花单生于小枝顶端,珠鳞9~14对,各具5~9枚胚珠。球果下垂,当年成熟,近球形或矩圆状球形,张开后微具四棱,长1.6~2.5厘米,直径1.5~2.2厘米;种鳞木质,盾形,顶部扁菱形,中央有一凹槽,下部楔形。种子扁平,倒卵形,周围具翅。染色体基数x=11。花粉球形,两极稍扁,有一个基部明显向一边弯曲、末端很尖的乳头状突起,外壁内外两层厚度相等,外层在光切面上有锯齿状曲线,外壁表面比较粗糙。
水杉以叶、芽鳞、雄蕊、珠鳞与种鳞交互对生而区别于杉科各属。胚胎发育、形态结构比较接近于北美的巨杉和北美红杉。为杉科中进化的属种。
最早的水杉化石发现于距今1.4亿~1.2亿年的中生代早白垩世地层,晚白垩世水杉分布到北纬80°~82°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到第三纪,分布区扩大到欧洲大陆、西伯利亚、中国、朝鲜、日本及北美洲,已知有10多种。但在第四纪冰川降临时,性喜温暖湿润的水杉属植物在多数地区因受寒害而灭绝,仅水杉一种在中国四川(石柱县)、湖北(利川县)、湖南(龙山县)三省边境的一个小范围内幸存繁衍至今。产区内尚存有高达35米以上,胸径1.2~2.3米,树龄300~400年的大树和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天然林木5000多株,生于海拔1750~1500米,气候温和,夏秋多雨,酸性黄壤土的山坡、山间、沟谷及河流两岸。水杉为喜光性强的速生树种,适应性较强,材质轻软,结构稍粗,纹理直,收缩小,心材紫红而色泽美丽,可作建筑、造船、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
自水杉被发现后,各地区即竞相引种,栽培区不断扩大。在中国,北至辽宁南部、延安,南达两广及云贵高原,东临东海、黄海之滨及台湾,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培,特别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栽培甚广,生长较快,育苗造林规模逐年扩大,有的地区已蔚然成林。在世界上,北至丹麦的哥本哈根、苏联的列宁格勒及阿拉斯加,南达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地跨欧、亚、美三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引种栽培。
水杉一般16~18年开始出现雌雄球花,能结种子,但大量结实树龄要在40年以上,100年以上仍能大量结实不衰。水杉可用播种、插条、嫁接、压条等方法繁殖。目前因母树稀少,种子产量有限或发育不良,扦插育苗成为水杉繁殖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章
- 水杉的用途习性及养护要点观赏园艺
- 水杉的由来生物趣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