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urang quhua
[外文]:soil regionalization
对土壤群体所作的地理上的区分。即以土壤群体在地面组合的区域特征异同为依据,将相同或相似的土壤群体划归为同一个单元区;在同一个单元区内再根据土壤群体的某些差异进行续分。土壤区划是综合自然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工作。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布局、发挥土壤生产潜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指导作用。
一般可分特定地区土壤区划和特定土壤类型区划两类:
(1)特定地区土壤区划。指对全国或某一省、县或其他指定地区范围内所分布的土壤类型进行的区划,目的主要是为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服务。涉及内容较广,综合性较强。省级或特定地区的土壤区划,尚可进一步细分为亚土区、小区与土片等续分单元。县级以下的土壤区划要求数据精确,并与农业区划紧密配合,有具体的土壤改良利用措施。县的区划以分两级为宜。
(2)特定土壤类型区划。指为某一土壤类型的利用、改良而对该土壤分布区进行的区划,着重对影响该土类特性和形成发育过程的有关因子进行分析。如风沙土的改良区划重点分析干燥度、风速、风向以及风沙移动和累积的情况;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区划重点分析土壤盐分累积和碱化的情况,并联系反映地下水位、水质、矿化度以及地区盐渍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中国土壤区划的系统和分级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现有3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
将全国土壤分为7级。即:0级,称土壤气候带,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带;1级,称土壤地区或亚地区,根据0级中土壤因经度的差异而发生的变化划分; 2级,称土壤地带与亚地带;3级,称土壤省;4级,称土壤区,根据地形、地貌单元划分;5级,称土组,按土壤组合划分;6级,称土片,是按小范围内的地形变化划分的土壤复区。其中0至3级是土壤区划的高级单元;4至6级属低级单元。
第二种方案
将全国土壤分为 3级,即:
1级称大土区。全国分为8大土区:
(1)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水稻土大区;
(2)江南、西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大区;
(3)长江中、下游黄棕壤、水稻土大区;
(4)黄河中、下游棕壤、褐土、黑垆土大区;
(5)东北黑土、白浆土、暗棕壤大区;
(6)内蒙古高原栗钙土、棕钙土大区;
(7)甘新干旱漠土、绿洲土大区;
(8)青藏高原高山土大区。
2级称地区。主要依据土壤在改良利用上的差异划分。例如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水稻土大区中,依南部热带可种植橡胶的砖红壤和北部适宜龙眼、荔枝的砖红壤的特点,分为第二级区等。
3级称土区。主要依土壤组合划分。如对黄淮海平原,根据其北部多盐碱土、南部多砂姜黑土的区别,分为两个土区等。
第三种方案
将全国土壤分为下列3级:1级为区域,2级为土壤带,3级为土壤区。全国共分4个区域和14个土壤带:
富铝土区域其下续分:
(1)砖红壤带。具强富铝化土壤特征,可种植橡胶及其他热带经济作物。
(2)赤红壤带。适生龙眼、荔枝,局部可引种驯化热带经济作物。
(3)红黄壤带。属中度富铝化土壤,以种植常绿阔叶林、柑橘、油茶、茶、油桐为主。
(4)黄棕壤带。属弱度富铝化土壤,局部可生长茶、柑橘等。
硅铝质土区域续分为:⑤棕壤、褐土、黑土带。以旱作和落叶阔叶林为主,适生落叶干鲜果类;有盐土改良和水土保持问题。
(6)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带。富含有机质,多森林及草甸草原,盛产大豆、高粱。
(7)灰土或灰化土带,以林为主,多落叶松。
干旱土区域续分为:⑧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带。多干旱草原、畜牧业为主。
(9)灰棕漠土带。多沙漠,亦见山前灌溉平原。
(10)棕漠土带,多风蚀地貌、戈壁、砾幕,亦见山前绿洲。
高山土区域续分为: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带,多草原和畜牧业,亦见高产农田。亚高山高草原土(莎嘎土)带。多半干旱草场和牧区,局部沟谷中亦见农区。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带,属高山牧区。高山漠土带,属高山荒漠草原。
3级土壤区是2级土壤带的续分单元,全国土壤区划的基本单位。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属棕壤、褐土带,可续分为下列土壤区:
(1)黄河以北华北平原潮土-盐碱土区;
(2)黄河以南泛平原潮土、盐碱土区;
(3)淮北、苏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