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anggong
[外文]:pile work
对各种类型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统称。桩基础通常由许多根桩组成,桩身全部或部分埋入覆盖层或人工回填土等软弱地基中,顶部由承台联成一体,再在承台上修建上部建筑物。上部荷载通过承台和桩传送给地基土持力层(见图)。桩有竖直的,也有倾斜的,大量采用的是竖直桩。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大,沉降速率缓慢,沉降量小而均匀等优点,是水利工程及其他土木工程松软地基的主要处理措施之一,还常将单桩连接成墙用于挡土或防渗。桩基础工程在中国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有不少建造在桩基础上的建筑物,如钱塘江海塘工程、上海龙华塔、西安灞桥、北京御河桥等,至今仍情况良好。
桩是通过桩身侧面和底端向地基传递荷载的。
(1)按桩的传力方式分,主要有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只依靠进入岩层或坚实土层的桩底端的支承力承担荷载,不计桩身侧面与土的摩擦力;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侧面与土的摩擦力承担荷载,同时也计及底端岩土的支承作用。
(2)按制桩的材料分,主要有木桩、钢桩、混凝土桩及碎石(砾石)桩等。木桩的应用历史最久,但易于腐烂,在大型工程中已很少采用。
(3)按桩的水平截面形状分,主要有圆桩、方桩、十字桩、工字桩、三角桩、板桩、管桩等。
(4)按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分,主要有打入桩、灌注桩、旋喷桩、振冲桩等。
打入桩利用专门机具将各种材料的桩打入、振入或压入地基土中至预定深度。如为管桩,打入后还可往空腔内灌注混凝土。常用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振动法、压桩法、射水法。打入桩施工时的噪音与振动较大,在城市房屋密集区及邻近水工建筑物的地区较少采用。
灌注桩利用回转型或冲击型钻机在松软地层中造孔,泥浆固壁,至预定深度后,采用直升导管法在泥浆内浇筑混凝土。桩径一般为 0.3~2m。灌注桩的出现是对传统打桩技术的革新。利用回转型潜水式钻机、泥浆反循环出渣的造孔新工艺,被称为无噪音、无振动、无泥浆污染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密集建筑群中的桩基工程。
旋喷桩在松软地层中钻孔,向孔周高压喷射水泥浆,翻松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并与水泥浆均匀混合成桩。成桩直径由射流压力与流量而定,一般为0.5~3.5m,桩体强度可达3~25MPa。工程实践证明,在一般的砂砾石地层中,也可建成旋喷桩(见地基处理)。
振冲桩
利用功率为30~100kW的振冲器(见彩图)在土砂层地基中建成密实的碎石或砾石桩。它是一种非整体性的桩体,可用以加固砂基和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KPa的粘性土地基。加固后的砂基的沉降量明显减小,还可有效地消散地震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防止砂基液化,成为保护地震区砂基上建筑物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广泛用于堤坝、水闸、房屋等建筑物的砂基加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