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itu baochi nongye gengzuo cuoshi
[外文]: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rming measures
为了蓄水、保土、改良土壤,提高农业产量,在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所采取的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覆盖等与耕作有关的农业技术措施。
沿革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是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食货志》有“后稷始圳田”的记载,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采用农业耕作措施保持水土。圳是农田中犁成的小沟,圳与圳之间有垄。圳田是最早采用的沟垄种植法。战国时期,人们对圳田有更严格的要求,《吕氏春秋》提出:“亩欲广以平,圳欲小以深。”后来又推广西汉氾胜之的区田法。区田类似后来的坑田,适用范围广,保持水土效果好,增产效益显著。魏晋时期,中国北方出现了草田轮作制。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除了总结北方旱地保水耕作技术外,还提出要轮作倒茬,以维持地力。近代,将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成为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治理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对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美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部分缓坡耕地和牧地都普遍采用等高耕作、草田轮作、残茬覆盖、少耕免耕、等高犁沟、水平沟等方法,对防治水蚀和风蚀提高农牧业生产具有显著效果。这些国家已把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作为长期或永久防治农田或牧地侵蚀的重要措施。
种类根据所起的作用和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1)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主要有:沟垄种植,特点是等高开沟起垄,包括水平沟种植(即套犁沟播)、垄作区田、平播起垄、中耕换垄等;坑田种植(也称掏钵种植)、大窝种植,种植坑上下交错,等高成行;新式圳田,通过耕翻培埂,形成0.7~1.0m宽的窄小梯田,类似蓄水聚肥耕作及抽槽聚肥耕作;水平防冲沟,主要在夏季休闲地或牧坡地上用犁横向开沟。
(2)以增加植物被覆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用麦类、豆类、玉米、高粱疏密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的作物与牧草实行等高间作套种,可以增加植物被覆或被覆时间,如果采用不同作物与牧草、灌木等高带状间作轮种,也有改变小地形,减缓地面坡度的作用。在经济作物区也有采用地膜(即塑料薄膜)覆盖,减少土壤蒸发。
(3)以增加地面覆盖,增强土壤抗蚀力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主要有保留作物残茬或秸杆覆盖,以及少耕、免耕、砂田等方法,可以保护地面,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抗蚀能力,防治水蚀、风蚀,提高粮食产量。
效益各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都有显著减少径流冲刷,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效果。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水蚀地区,采用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可减少径流50%~80%,减少土壤冲刷50%~90%;在东北风蚀地区,可减少土壤风蚀50%~70%;在南方四川等省可减少径流50%~70%,减少土壤冲刷50%~80%。同时,可使土壤中氮、磷、钾肥、有机质及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增大,渗透贮水层加深。增产粮食一般为20%~5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