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e Kebuxiye
[外文]:Le Corbusier (1887~1965)
现代建筑大师。原名 Charles-Edouard Jeunneret。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早年学习雕刻艺术,青年时期曾游历欧洲一些国家,了解欧洲各地的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巴黎建筑师A.佩雷和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处工作,受到新建筑思想的影响。1917年移居法国,1920年改用笔名勒·柯布西耶,1930年入法国籍。1928年,他同W.格罗皮乌斯、L.密斯·范·德·罗等人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他多次参加各国的建筑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荣誉学位。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倡导新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勒·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1926年,勒·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
(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图1,右侧一组为新建筑)。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1932,图2)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这些作品比较符合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造型活泼新颖,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思想
勒·柯布西耶主张采用新的城市规划原则和建筑方案。1922年他提出一个 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见“现代城市”设想)。设想城市中有可以应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摩天楼,外围是高层和多层楼房,高楼之间有宽阔的绿地。1925年,他又为巴黎市中心区改建提出了称为“伏瓦生规划”的方案。以后又为安特卫普、斯德哥尔摩和阿尔及尔等城市制订改建规划。这些规划都贯彻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采用高层建筑以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增加游憩、体育活动用的城市绿地。道路按功能分级布置,有立体交叉等设施。这些方案,当时往往被认为带有空想性质而被搁置。直到50年代,勒·柯布西耶主持制定印度昌迪加尔规划时,他的城市规划的原则才得到了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作品战后时期,国际建筑界探索新的建筑理论和方法的思潮非常活跃。勒·柯布西耶又走在前面,他的建筑风格也有明显变化。他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1952年建成,见彩图)是一座综合性的、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的高层建筑。大楼的外墙面是脱模以后不加修饰的粗糙的混凝土面,造型粗犷沉重,被称为“粗野主义”的建筑风格。1955年建成的法国朗香教堂是座形象独特并具有神秘的象征性的小型宗教建筑。这些作品对现代建筑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说现代主义建筑的任何东西都可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草图中找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