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zhou fushe shengli xiaoying
[外文]:physiological effect of space radiation
空间(宇宙)粒子辐射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空间粒子辐射是空间飞行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会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反应,甚至造成损伤。在航空中,人受到的宇宙辐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粒子辐射作用于人体时使人体细胞中的原子产生电离效应,使机体分子、细胞、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损害程度较轻时因机体有代偿能力而不致引发病状,严重时则引起辐射病。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一般是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辐射造成的,先是出现疲乏、虚弱、恶心呕吐、头痛,白血球减少等初期症状,通常延续3~5天,随后有几天症状减轻或消失的间隙期,呈现好转的假象。一周左右病情又迅速恶化而进入发作期,主要症状有:白血球、血小板剧烈减少、明显贫血、腹泻、便血、粘膜渗血和出血等,持续2~4周,有的经治疗恢复,严重的可能死亡。长期受到辐射的人,会因辐射剂量的累积而发生慢性辐射病,其主要症状是白血球减少、不孕、疲乏无力和虚弱等,但有的人与正常人相比看不出明显的病症。慢性辐射病经治疗和脱离辐射环境后均可恢复。
空间粒子辐射经地球大气层屏蔽到达地面的剂量很小。在地面,人平均在30年内接受的自然剂量仅为43.5~55毫希沃特或 4.35~5.5雷姆(剂量当量的单位)。飞机低空飞行时不存在辐射问题。超音速运输机(飞行高度在15~22公里)接受到的辐射剂量比低空要多。在20公里高度上约为0.01~0.02毫希沃特/时(1~2毫雷姆/时),大约是地面剂量的100~200倍。据估计超音速飞机飞行人员每年宇宙辐射总剂量可达5~10毫希沃特(0.5~1雷姆),南北极上空飞行,可达20毫希沃特/年(2雷姆/年)。一般规定飞行员的辐射安全限度为每人每年总剂量不超过50毫希沃特(5雷姆),旅客不超过5毫希沃特 (0.5雷姆)。高空飞行一般不超过辐射安全限度。
载人航天活动中,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与载人航天器的轨道高度、飞行时间和舱壁屏蔽程度有关。轨道高、时间长接受的剂量就多,而尤以轨道高度作用更大。迄今,大多数载人航天器的轨道高度较低,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均未达到对人体损害的程度。对于长期高轨道飞行,宇宙辐射生理效应将是一个研究的课题。美国和苏联都制定了载人航天允许的辐射剂量标准。
航天器的舱壁和航天服对空间粒子辐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他的防护措施是:服用预防辐射病的药物,如胱氨酸、半光氨酸、光胺、半光胺等,长期服用增强体质的药物如人参、维生素、组氨酸、三磷腺等;在航天过程中,及时测定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避免接受大剂量辐射;入轨返回时避开内外地球辐射带;及时监视和预报太阳质子事件等。
- 参考书目
- 蔡翘等著:《航空与空间医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