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对中国路矿利权的争夺战是什么?

帝国主义对中国路矿利权的争夺战是什么?,第1张

帝国主义中国路矿利权的争夺战是什么?

[拼音]:diguozhuyi dui Zhongguo lu-kuang liquan de zhengduozhan

[外文]:imperialists′scramble for fights of running Chinese railway and mining

指1895~1904年间,帝国主义列强竞相争夺和共同攫取在中国敷设铁路和开采矿藏的权益的斗争。习称"利权争夺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帝国主义列强以中国新败于日本为机会,挟其经济优势,凭借其政治、军事实力,向中国清政府索取路、矿权益,借以加强其在华势力,以便进而实现其所谓“和平的征服”的目的。最先,法国觊觎矿利,俄国要求“借地筑路”;英、德等国即起而竞争,它们或以维持“均势”为词,或径直要求“补尝”,争夺战乃愈演愈烈。

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中国铁路权的方式,或是强制清政府签订某种文书,作出让予;或是支持、指使其本国金融组织,取得贷款投资权益。前者如俄国之于中东路及其支路南满路,德国之于胶济路,法国之于滇越路均是。后者如比利时之于芦汉路、英国之于关内外路、美国之于粤汉路等,为数最多。

帝国主义攫取采矿权从法国开始。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迫使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沙俄认为有损它自身的利益,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了对辽东半岛的占领。1895年法国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偿,迫使清政府签订《续议商务专条附章》,让予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的采矿优先权。接着列强起而角逐,其方式大体上有三种:

(1)各国私人或企业代表,在其驻华使节的支持、配合下,径向总理衙门(后为外务部)索取矿权,如德商瑞记洋行之索办山东五处矿务。

(2)各国私人或企业代表与中国地方当局谈判,取得矿权,再经清政府认可,如英商之取得安徽铜陵铜矿开采权。

(3)各国私人或企业代表,与华商私订合同,然后以中外合资的名义,在其驻华使节的支持下,胁迫清政府追认,如英商之取得开滦煤矿,德商之取得井陉煤矿。










列强攫取的铁路权益,短者百公里,长者数千公里,分布于中国的东半部。所获采矿权益,或沿铁路线,或深入内地,几乎囊括了所有当时已知的矿藏。铁路权和矿权的所在,具体体现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势力范围的分割。这不仅侵犯中国主权,也严重破坏了中国国民经济的独立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28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