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awu
[外文]:variety dance
汉魏时期俗舞的总称。包括公莫舞、巴渝舞、杯盘舞、白纻舞、鞞舞、铎舞、拂舞等。据《乐府杂录》载,这些舞“始皆出于方俗,后寝陈于殿庭”。汉魏以后,以鞞、铎、巾、拂四舞用于宴飨。隋代去掉所持鞞、拂等舞具在宫廷宴会上与杂技同时演出。
鞞舞鞞是扇形的小鼓,执鞞而舞故称鞞舞。汉章帝曾作《关东有贤女》等鞞舞歌5篇,歌词均已佚。东汉灵帝时的西园鼓吹艺人李坚擅长鞞舞,曹 *** 把他请来表演,但他已年逾70,久不能舞,歌也记不清了。曹植依照汉曲的格式,重新写了鞞舞歌5篇:《圣皇篇》、《灵芝篇》、《大魏篇》、《精微篇》、《孟冬篇》。在这些歌中,描写魏的礼仪、宫廷宴飨、郊猎、百戏等情景。晋代傅玄也曾作《洪业》、《明君》等鞞舞歌 5篇。南朝齐梁以后一直到唐都曾有鞞舞歌,较有名的如李白的《东海有勇妇》。
铎舞铎是古代传令的乐器,文事振木铎,武事振金铎,持铎而舞称铎舞。铎舞汉曲有古词《圣人制礼乐》篇,因声辞杂写,已难解读。魏铎舞曲名为《太和时》。晋傅玄所作铎舞曲《云门篇》,说明了铎舞内容以及动作和音乐节奏。铎舞一直留传至唐,清商乐第63曲中《铎舞》尚存。
巾舞汉代所舞的巾,与近代长绸舞的长绸相近。汉代巾舞有歌辞,载《宋书·乐志》。山东安邱县发现的一块汉画像石上有巾舞的形象:舞女高髻细腰,穿着分为4片的舞裙,裙长及地,双手各持一巾而舞;王封村汉画像石上舞者为男子,戴冠,长袍束腰,持双巾而舞,旁边还有乐人在伴奏。四川扬子山发现的汉画砖上画一梳双髻的细腰舞女,舞双巾,巾端系于短木棍上,人持木棍舞巾。旁有击鼓和吹排箫的乐人伴奏。巾舞传至晋宋,又名公莫舞。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羽会于鸿门,项庄剑舞,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云:公莫害沛公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项伯衣袖之遗式也。”
拂舞拂,即尘尾,持之而舞称拂舞。《晋书·乐志》载:“拂舞出自江左,旧云吴舞,亦陈于殿庭。”晋代拂舞歌有《白鸠篇》、《济济篇》、《独漉篇》、《碣石篇》、《淮南王篇》5篇。南朝齐梁拂舞沿用晋词。拂舞一直流传至唐代,如李白作《白鸠舞辞》中有“歌白鸠、引拂舞”之句。
杯盘舞《唐书·乐志》载:“汉有盘舞,晋世谓之杯盘舞。”此舞盛行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舞者两手各执杯盘旋臂而舞。晋代有《杯盘舞歌》,对舞蹈内容和形式有所描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