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离运城有多少公里

右玉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离运城有多少公里,第1张

右玉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奋进,新远征,新时代,巨变】

山西右玉治沙促绿色发展——

遇见沙漠荒原里的青山

光明日报记者姚觉

在山西省的西北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右玉县是一片不屈的绿洲,顽强地阻挡着沙地的入侵。这里,占地6万亩的南山森林公园,是一片从无到有,由右玉人亲手种植的森林。它也是一座无声的纪念碑。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山清水秀是无价之宝的思想,弘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西沿黄开发保护”。

青山绿水,久久不散。“十三五”以来,右玉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造林。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68.62万亩,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这是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

1.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清明节后的五六天,我们会去山上补栽一些油松树。”随着清明假期的结束,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马头山村的造林大户李云生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年。这座15000亩的荒山,经过不断的种植和补种,如今树木葱郁。

回忆往事,李云生还记得右玉恶劣的自然环境:“我小的时候,右玉风沙很大。白天一阵风沙吹来,漆黑如夜。教室里需要点煤油灯。”

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曾经遍地是荒凉的沙地。建国初期,全县只有8000亩次生林,造林率不到0.3%,沙化面积达76%。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们如何生活、工作、致富?

1949年,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对全县进行了近4个月的徒步巡视。面对“十山九秃”的苍凉,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全县达成共识:“要想富,就得在风沙中生活;要想在风沙中生存,就得种各种各样的树。”

1950年春至次年秋,张荣怀带领右玉干部群众挖树坑、插杨树条,造林24000多亩,开启了右玉人民抗击黄沙、重新造林的不懈征程。

只有战胜黄沙,我们才能生存。——这个信念成为右玉县20多位县委书记的坚持。70多年来,右玉换领导不改蓝图,换团队不减热情。一张张蓝图绘到底。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都主动带头义务植树,选择最困难的地方种植。这一传统传承了近70年,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蓬勃有序发展。

据右玉县林业局局长刘占标介绍,右玉县还创新造林绿化机制,通过谁经营开发、谁管理受益,带动了120多家民营林业大户的发展,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实施退化林分恢复改造,培育功能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以风沙侵蚀严重地区为重点,打破农村界限,实行连片治理、集中建设,促进全县造林水平整体提升。

从领导干部到专业队、私营户、企业,植树造林成为右玉代代相传的传承。“在父母坚持种树的驱使下,我承包了这片荒山,想通过种树改变它的面貌。“李云生是右玉人的缩影。这种对绿化的坚持持续了20年,他用实际行动亲身参与了右玉荒山变绿、环境变好的海桑园。

70多年来,右玉人民坚持绿化的信念,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种下了一棵又一棵的树,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林。据不完全统计,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右玉县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植树累计达2亿多天。在这片290多万亩的土地上,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山西右玉松涛园景区。徐继畲/光明图片

山西右玉的干部群众义务植树,让绿留沙。泰国照片/光明图片

2.科技支撑贯穿林业建设的全过程。

右玉古镇东门朝北,山坡上黄沙洼、杨、油松、樟子松。蒙古包随着山坡向外延伸,大地充满了生机。很难想到现在的情况。很多年前,右玉人不得不面对的困境——“种一棵树比喂一个婴儿还难”。

在前黄沙洼上,一条长20公里,宽4公里的黄沙梁,每年以数米的速度向老县城移动。面对黄沙的威胁,1956年,右玉县组织干部群众向黄沙洼“宣战”。

“第一年种了9万多棵树苗,但第二年春天,这些树苗被持续9天9夜的大风连根拔起。”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头水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华是当时参与植树造林的两万人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一次不行,再种。一年做不了,明年再种。我现在看到的每棵树都至少种了五六次。”

除了锲而不舍,还要和黄沙拼。在这场防沙治沙的战役中,人们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半荒漠化土壤的科学森林经营方法——“穿靴戴帽封腰带”。“穿靴”是在河岸上建造鹅翅护岸林;“戴帽”就是把流动的沙丘开沟成网,树苗绑上绳子和压条固定沙丘;“绑一条带”就是在半坡周围修建防风林带;“贴封”就是在被侵蚀的沟壑和风蚀的废墟上种树种草,以后再补植。

经过8年的“黄沙瓦三战”,右玉种了270万棵树。树木成活率提高了,沙丘移动速度降低了,“吃人”的黄沙终于被绿意击退了。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符合当前实际的植树绿化“路线图”也在不断更新——

50年代“哪里有风,就种在哪里,让当地先绿起来”;20世纪60年代,突出风沙治理;70年代强调防护林体系建设;80年代,造林质量提高;在20世纪90年代,绿色壁垒建立了;21世纪,按照“立体扎根山区、绿色环绕园林、生态致富产业化、环境保护社会化”的思路,林业建设将全面加快从“绿”到“富”的步伐

据介绍,近年来,针对干旱多风少雨、建设难度大的现实,右玉县把科技支撑贯穿林业建设全过程。在技术措施上,筛选匹配了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在施工工作上,选派懂业务、懂技术的技术人员,深入工程一线;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坚持生物多样性、树种适应性、林分稳定性和系统完整性,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在多年的荒漠化治理中,右玉把握了塞北高寒多风地区造林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了一条科学的生态建设之路。2020年,右玉将实现全县荒山基本绿化目标。刘占标说,未来五年,右玉要真正走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走出工业由“绿”到“富”的道路

橘黄色的沙棘果遍布传送带,经过清洗、分拣、榨汁、调配,制成金黄浓郁的沙棘汁和复合汁。沙棘叶经提取后制成保健食品或药品。在位于山西右玉的山西仙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不停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见证着沙棘果向“富贵果”的惊喜蜕变。曾经,如何从“绿”变“富”,是右玉人的一道难题。

从种树到绿化再到生态利用,这条路怎么走?右玉从未停止探索。

1983年底,右玉县造林率达到37.5%。全省林业典型的右玉,仍然面临着经济落后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家日本公司与当地一家压板厂合资兴建,成为右玉历史上第一家合资企业,但也为右玉做生态开发敲响了第一次警钟。“这个企业就像一个吃木头的‘怪物’。全年采集的原料只够它吃半个月。”CPPCC蔚县前主席王德恭说,为了防止乱砍滥伐,县里下决心关闭了这家压板厂。

在关闭压板厂的同时,发展沙棘的思路贯穿始终。在右玉,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而种植的沙棘苗,已逐渐长成占地28万亩的郁郁葱葱的沙棘林。“1984年,右玉开始开发利用沙棘,从科研入手,逐步发展沙棘产业。”陕西省右玉县沙棘研究所所长曹曼告诉记者。

“每年秋冬季节,很多农民采摘沙棘果、剪枝条,送到企业回收,能收入五六万元,带动很多农民增收致富。”曹曼说,现在许多农民已经开始扩大种植沙棘。沙棘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农民继续参与绿化。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右玉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刘占标介绍,目前,右玉已发展沙棘加工企业12家,年产饮料、罐头、原浆、果酱、酵素、沙棘油等产品3万吨,年产值约2亿元。右玉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林产业链,在林业增效、企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不仅仅是沙棘产业,现在右玉已经形成了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元化种植、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设了仓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瓦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修复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2020年,右玉县旅游人数达4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43亿元。

生态质量的不断提升,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从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沙区,到陕西唯一适宜居住、产业、旅游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光明日报》(2022年04月12日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907991599@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4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