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J.是什么?

杜威,J.是什么?,第1张

杜威,J.是什么?

[拼音]:Duwei

[外文]: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生于佛蒙特州一个农庄的杂货商人家庭。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2年进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884年以题为《康德的心理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88年任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9~1894年任密歇根大学哲学系主任。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904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28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1929年任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行动联盟主席。

杜威早年从事哲学研究,德国G.W.F.黑格尔的哲学、美国实用主义运动领导人W.詹姆斯的哲学对他的影响很大。此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和美国经济学家T.B.维布伦的经济社会学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C.R.达尔文的学说对杜威有较大的影响。杜威是在上述多方面的影响下,构成了自己的实用主义(或称之为实验主义、工具主义),并力图把它应用于人类的实际事务、社会目的和教育理论方面。杜威把自然(客观世界)归结为经验,认为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他宣称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因而他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19世纪末,美国由于工业技术的现代化,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农村和城市的生活起了激烈的变化,阶级矛盾愈益加深;可是学校的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仍沿袭欧洲的旧传统,形式主义占了统治地位。杜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于1896年着手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这个学校只存在 8年。根据杜威自己的回忆,芝加哥的10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重要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他除了拟定实验学校的组织计划外,还发表了《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和课程》(1902)、《逻辑理论研究》(1903)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著作。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学校与社会》,是根据他对实验学校家长和赞助人的几个讲演汇集而成,已被译成40多种文字。他是从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引起的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以及教育应当怎样适应这种变化出发,谋求学校的改造的。他在批判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时,主张学校应当与社会生活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要把教育的重心从教科书、教师或任何别的地方转移到儿童。他把这个重心的转移叫作“哥白尼式的革命”。

由于和芝加哥大学校长W.R.哈珀对实验学校的管理有分歧,杜威于1904年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当哲学教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讲授教育哲学。除哲学外,他的研究领域还伸展到社会、政治、伦理、心理和教育等方面,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教育理论方面有《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与他的女儿伊芙琳合著,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教育科学的资源》(1929)。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通过他和他的门徒,特别是教育家W.H.基尔帕特里克(旧译克伯屈)的阐发与推广,不仅在美国有影响,而且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

杜威自1919~1928年间曾先后访问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家。1929年出版了《苏维埃俄罗斯和革命的世界墨西哥、中国、土耳其的印象》一书,详细地记述了他访问期间所见的苏联以及其他各国教育的状况。

杜威退休以后,仍集中于研究工作,撰写了许多著作。在他的重要著作《经验与教育》(1938)里,进一步阐明自己所坚持的教育哲学是以经验论为基础。他认为“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在于“新”和“旧”,而在于对“经验”要有正确的理解。他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引言》(1952)中,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的进步教育运动。




杜威在中国期间,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上海等地多次发表讲演,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思想、教育界曾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曾出版《杜威在华演讲录》(1919)、《杜威五大讲演》(19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50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