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原本用于防止犯罪分子犯罪的数字范围逐渐扩大。日历中记录月份的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10”,而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书籍的页码也是如此。有北京的“柴犬文化经济有限公司”,南京的“千百间房地产公司”,温州的“七月流火广告有限公司”,乐坛的“九月奇迹”,重阳节某电视台播出的“九月九日联欢晚会”,等等。他们可能认为“123456789000”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10000”的繁体字,繁体字显得有文化。
其实“123456789000”并不是传统版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10000”,而是一个借词,本质上是一个异词,当然是有意为之。同音字、笔画多的字是借出来防止伪造的,因为很多笔画很难改。一个是专一;第二,叛逃;三是“申”的另一种写法,意为加入;boss的本义是任意;古吴有“五人互动”之说;陆地的本义是指高出水面的、平坦的陆地;漆是漆树或漆料;收集谷物的没有齿的耙子;九块黑石头;捡起来;编为百古军,首领百人;成千上万的人。
相传朱元璋是京城人物的鼻祖。明初,“郭桓案”震惊朝野。当时,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与地方官员勾结,大肆贪污。他作案的伎俩是用空白色账本做假账,通过篡改数字侵吞钱粮。贪污总额达2400万石精粮,几乎等于当时中国征收秋粮的总数。朱元璋大怒,亲自下令将郭桓等数万帮凶当众斩首。为了反腐倡廉,朱元璋还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治经济犯罪,并在国家财务管理中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将记录钱粮数量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万”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12345678900”。
其实自古以来数字都是大写的。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有七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有字有书。明末清初,顾认为数字的大写化是武则天首创的。因为武则天时期竖立的石碑上有很多都城的人物。毋庸置疑,数字的大写化早已在民间流传,而朱元璋为了防止经济犯罪,将大写化确立为国家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
总之,大写数字是“小写数字”的谐音。有学者认为,在这些大写数字中,只有“陆”字(读六)是从异读字中借来的。其实不是,在普通话里,“刘”和“陆”确实是不同的音。但中古陆刘谐音,都是入声字。到14世纪,北方大部分地区入声已不复存在,“阴阳均分三声”,即入声字分为阴平、阳平,入声字散为三声,这就是语言的演变。在至今仍保留大量入声的峡江官话和吴语中,“刘”与“路”同音。
所以,除非记录你的财产,否则不要用“123456789000”。你为什么放弃容易的事情?另外,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柴犬文化经济有限公司”——一个没有齿耙的公司?其实是错别字。完全没必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