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面写下:
其实这个题目我早就想写了,但是一直很忙,担心被骂。根据我这些年的设计经验,很多人,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者,都或多或少的被所谓的“用户体验设计”忽悠过,站在我的角度解释有点吃力。
特别是这篇文章,只针对那些自以为感兴趣却不了解的外行人。专业人士不用纠结这个,你懂的。
当然,我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用户体验者,我也没有说UED本身就是骗人的意思,所以首先我想陈述一下我对“忽悠”这个词的理解:
“忽悠”,赵本山大叔卖的一个动词,一夜之间传遍全国。从小品来看,它的本意不是骗人的。严格来说,赵大爷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假话,范哥哥的“被忽悠”自然不是“被骗”。年岳明还提到了“明”这个词的英文翻译。或许更恰当的说法是,由于你对这件事的无知,你被迫接受了别人的各种意见,并因此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所以,我的标题还是挺靠谱的。
言归正传,以下是正文:
UE是什么?据说标准答案是这样的——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纯粹主观的心理感受."
一串听起来很神秘的长句。说白了,这个东西不为人知。是“纯主观”和“心理感受”。每个用户都不一样,每次使用的过程都不一样,产品也是五花八门...如果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亿个用户,几千个产品排列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用户体验?
这够糟了吗?面对这样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设计师应该如何工作?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相信所有的大问题都可以分解成小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所以我们先把面临的问题分解一下。
根据上述概念,我们可以大致这样概括这些内在矛盾的问题:
1.一个纯主观的东西如何物化?
2.如何验证一个未实现的过程?
3.如何客观评价「心理感受」这种看似难以捉摸的东西?
好吧,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白乌鸦是对的。“用户体验”是无法“设计”的。也就是说,也许UED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但我们暂且放下文字的纠结,讨论点实际的。
1.一个纯主观的东西如何物化?
我们的设计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老板或项目经理提出一个想法,然后有人寻找数据来证实这个想法。有些人突然丰富了想法,有些人用需求文档描述想法。简而言之,最终交给设计师的,就是这样一个经过丰富和修饰的概念。写的或者引用的,有时候只是说出来的。虽然你很幸运,你会得到一个不是很漂亮的框图,反正也没什么。
更何况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设计师还要考虑用户的感受,这有点像《哈利波特》中的某种魔法。你得在阴影里摸索一些魔术,然后祈祷你没有念错咒语把老鼠变成一条跑鱼什么的...听起来更虚无主义。
因为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把虚无变成现实,这也是设计本身的吸引力所在。另一方面,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不都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吗?把各种材料按其特性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东西。这个过程不正是无数设计师进入这个行业时所向往的吗?
当然,要做好这一点,你必须了解所有材料的特性。就像做中医一样,一定要知道每种药的特点,否则会被打死。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设计师多学习产品 *** 作和技术,以便对材料有更好的了解,有机会做出更好的创新。
比如做一个页面,需要用FLASH,但是不知道怎么优化。你需要使用一定的效果,但不知道技术能否实现。沟通需要时间,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很大。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已经看到了十几起因为对技术的设计无知或者不会设计技术而导致的悲剧。我觉得还是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比较好,除了手底下的辛苦。
2.如何验证一个未实现的过程?
答案是经验。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了过去的人是怎么做的,你就基本知道了未来的人会怎么做。
所以体验用户体验很重要。最近采访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些从学校学了几年设计的新人,知道大致流程后,大呼用户体验。其实用户体验虽然简单,但也没那么容易。知识和方法很重要,有足够的经验基础更重要。只有在对不同的产品和设计进行了大量的参考和思考之后,你才能猜测出眼前这个全新的东西是否正确。
有句话叫“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做产品也是如此。前几天在一个iPad上偶然看到一个项目分析。不知道这个事情该不该做,怎么做。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很高级。才出了几个月。虽然很热,但是没那么受欢迎。应该说看过的人很多,摸过的人不多,真正用过、体验过的人就更少了。分析以上的东西,比在PC或手机上要难得多。于是我们干脆偷了一个懒的,兵分两路,一路借一个专心研究,就这么一直玩下去。另一方面,上网搜索,收集信息。这样一来,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获得的信息就比较全面了。根据互动原理,一路通过调研总结出明显的问题。而通过收集一路借用别人的经验和别人的分析,相当于增加了N个月的练习。两人总结的报告挺有意思的。
注意,我说的是“猜”。自然不是瞎猜,但是对于没有正确答案的事情,不去猜测,不去冒险,又能怎么样呢?所以,用户体验行业的工作基本都是基于研究和总结,就像历史学家孜孜不倦地整理几千年的史料一样。目的是在付出大量生产劳动之前,预测用户对一个方案可能的反应,从而节省试用成本。
3.如何客观评价「心理感受」这个看似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句话应该是用户体验最不靠谱的了。不管做过饭没做过饭,大家都知道“众口难调”这个词。所以当你有一亿用户的时候,想象一下你将面对一亿张嘴。这种口味应该怎么调整?
可惜答案无法调整。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但毕竟油盐酱醋就那么几种,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用户,而且是很大一部分。幸运的是,很多用户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口味,还有其他的营养。比起美食,填饱肚子更重要。但这真的不是我们的幸运,而是一场可怕的危机,这意味着有一天,如果一个用户遇到了同样营养的美食,他会立刻忘记你。
所以设计师总是觉得很惨:老板没有给我足够的资源去调查更多的用户,还指望我从用户的角度去判断什么是对的。更不用说工作上不断的需求,还有一群以“用户体验”为挡箭牌整天对我指手画脚的产品或技术。怎样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其实也没那么差。几千年前,世界各地的牛人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方法。这些方法被称为哲学,确切地说是方法论。说什么辩证逻辑听起来太深奥,最直白的就是我们老*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的,这东西不仅仅是用来算命的,而是一种解决一切的方法。遇到纠结的大问题,不如试着一分为二,一分为四...我之前说过,当它被分解成小问题,然后明辨是非,最后的总结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我遇到过一个很简单但是很纠结的交互问题。好像这个可以,那个也可以。最后该选哪个?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用户”,所以自己的体验就是“用户体验”。但是产品开发不等人。我们做什么呢于是我们拿了一张纸,用竖线一分为二,左边写优点,右边写缺点。当两种方案的优缺点都列得清清楚楚,再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来判断,选择哪一种自然就清楚了。
写在最后:
以上,三个问题都做完了。当然,其实以上每一项都没有我说的那么简单,方法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但至少,我想你已经知道那个叫做UED的神秘部门是做什么的了。除了必不可少的“美术设计”,那些人还能帮你做什么?至少下次有人问你UED是做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回答:
他们用一些科学的手段去研究、判断、生产一些东西,这种叫做用户体验的东西,就是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的感受。
资料来源:pmcaff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907991599@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