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标准的内容包括()

财务标准的内容包括(),第1张

IPO财务规范系列(ipo指的是什么)

研发费用化和资本化对企业利润有重要影响,在IPO中备受关注。为避免被认定为利润调整行为,研发支出一般被费用化或最小化资本化比例。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需要对技术可行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经济利益的大小以及后续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行审慎的估计和判断。

一、RD支出资本化时间

一般是企业根据自身条件来定义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在定义标准的时候,他们需要参考行业内的通常做法,必要的时候咨询行业内的专家。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加以理解而进行的原始的、有计划的调查,主要是指获取相关知识的活动。考虑到研究阶段的探索性及其结果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证明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相关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额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是指在商业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一计划或设计,从而生产出新的或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包括生产或使用前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小型试验、中试和试生产设施等。

考虑到进入开发阶段的RD项目很可能产生成果,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开发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具体来说,对于内部RD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满足下列条件才能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一般来说,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时间是在RD项目进入开发阶段之后。RD项目支出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和解释》规定的资本化条件,并取得充分和适当的证据后,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资本化。

药企披露的资本化时间点大多围绕“临床试验”展开讨论。上述案例中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确认“临床ⅱ期试验”与“临床ⅲ期试验”之间的资本化时间点。

其他行业也有一些标准可供参考,如下:

二。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一些发行人存在区分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后续计量的问题。比如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Y,可用于III型、IV型疾病的抗病毒治疗。根据RD医药行业的特点,公司分别申请了三类和四类适应症的两个注册批文,并分别收取了三类和四类适应症的可资本化开发费用。因此,与第三类和第四类迹象相关的可资本化开发支出是形成两项独立的无形资产还是一项不可分割的无形资产,以及这两项无形资产是否应单独减值还是一项无形资产为所有迹象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减值,如减值测试,成为审计询问中重点关注和反复提出的问题。对于前述问题,业界和会计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公司的性格问题,很多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某上市公司,其原研新药C品有多个适应症。针对这类问题的行业特点,需要听取市场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引导,让市场有个标准可循。

资本化范畴在实践中涉及的典型难题是后续补充研究的支出。补充研究支出应侧重于补充研究投入是否实质性地提高了原产品的内在价值,取得了实质性的提高。比如某医药公司,发行人对上市药品A进行杂质补充研究,提高注册标准。考虑到A药前期已研发成功并上市,符合RD资本化五项标准(注册标准的提高在技术上可行,管理层有完成无形资产并使用的意向,质量标准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销售和经济利益的流入。发行人有足够的资源完成RD,开发支出能够按项目归集并可靠地计量)。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关注补充研究是否实质性提高了药物A的内在价值,达到了实质性提高药物质量和延长经济寿命的目的。需要结合发行人所谓的杂质补充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拆分,定量分析补充研究的影响。

三。信息披露

在申报企业中,交易所和证监会在其问询函和反馈意见中经常会提出以下问题并要求补充披露。

1.充分披露发行人各项RD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时点、各项RD支出结转为无形资产的具体时点及相关金额,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逐项披露相关时点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和资本化节点是否与可比公司不同,资本化节点是否遵循正常的RD活动和行业惯例;

3.披露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化;

4.按照审计问答第十四项的要求,充分披露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相关信息: (一)研究内容、进展、成果、完成时间(或预计完成时间)、经济效益产生方式(或预计产生方式)、当期和累计资本化金额、主要支出构成,以及资本化的起点和确定依据等。(2)与研发支出资本化相关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摊销方法、减值等。,并说明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说明发行人能否按项目单独核算和资本化RD人员的工资和材料成本;

6.结合公司研发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说明公司是否具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基础,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惯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减值准备是否充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70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