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地理的方法_高中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学高中地理的方法_高中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第1张

学高中地理的方法_高中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五大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中公教育专家刘彩平认为,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自然地理原理、规律

一、地球运动相关规律

1.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均为每小时15°。

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均是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注: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是变化的。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具体规律是: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正午大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某时离直射点近,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大;某时间段内直射点向该地接近,该时段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4.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

①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二、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规律

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分布规律

①自赤道向南、北,约每隔30度为一个气压带,全球共7个气压带,且由赤道向两极,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相间分布。

②两个气压带间是一个风带,全球共6个风带。

③各气压带的中心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副热带高气压带——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气压带——90°。

移动规律

时间

半球

季节

气压带、风带

1月

北半球

冬季

南移

南半球

夏季

7月

北半球

夏季

北移

南半球

冬季

3.“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图解我国雨季进程。张永策划 刘佳制作

移动规律

副高的位置变动与我国主雨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5月上旬至6月下旬,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至20°,雨带通常位于华南;

6月中旬至7月下旬,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至25°,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7月至8月,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至30°,将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随着副高逐渐南退,雨带也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雨带的进退特点:进慢退快。

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

4.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

10°N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大陆东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0°N~70°N大陆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冰原气候

极地附近

5.成因分析规律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③下垫面性质。④天气状况。⑤季节。⑥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①纬度:热带小温带大。

②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③天气状况:阴雨天气多的地区小于阴雨天气少的地区。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①大气环流;②地形;③洋流;④海陆位置;⑤向岸风或离岸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⑤海陆位置。

三、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规律

水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FormatImgID_12#

#FormatImgID_13#

A→B

地理意义

①将四大圈层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了流水的各种外力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③促进了矿物质元素的不断迁移,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④水是热量调节器,在不同热量区之间的水循环运动促进了热量的平衡。

2.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名称

分布

组成

特点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

#FormatImgID_14#

北顺

南逆

东寒

西暖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FormatImgID_15#

逆时针环流

东暖

西寒

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南纬40°附近的海域

#FormatImgID_16#

绕纬线圈环流

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海域

#FormatImgID_17#

夏顺

冬逆

四、地质规律

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海拔: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则海拔高,纬度高则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高中地理五大学习方法相关文章,更多内容请关注:考高分网

1.高一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2.高中地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3.高考地理复习十大思考方法汇总及图像学习两大要点

4.文科地理该如何学习?高中地理的复习方法

5.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思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72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