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届,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传言”:在全国所有的考卷中,北京卷算是最容易的。在河南考生眼里,北京卷出来的一本大学生生,在他们自己的家乡里,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专科生而已。甚至有高考学生们说,最喜欢做的就是北京卷了,特别是压轴题,简直是笑到梦醒。
也有俗话说道,“虎父无犬子”,在高大威猛的老虎家族里,怎么会出现瘦弱不堪的小狗狗呢?基因和遗传决定了后代的成长曲线。
不过,现实都是这么绝对的吗?
未必。
看看下面这位来自北京的2022年高考生,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北京的重本985院校的硕士生,而且父亲从小学开始就一直陪学陪到了高三。而最近的一次北京卷模拟考,这位来自双硕士的“虎子”,考的分数却连公办专科线都难挨。
不是说好了,虎父无犬子,而且考的还是简单的高考卷,按理来说,应该稳稳当当的,最起码都是个重本吧?
问题出自哪里?
学得好不代表会教很明显能听出来对孩子学习方面的限制极大,同时一开始把自己的成绩说出来了,这可能是个习惯,极大可能说明她平时在孩子面前也有这个习惯,她的说法对孩子来说只会是一层层压力。
什么压力呢?
类似于,你只有咋样咋样才配当我儿子,而不是,你背后有咋样咋样的人帮你。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极大可能自卑且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远超过其他人,这不是天赋的问题,这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师说》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父母学习优秀不代表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优秀的,也有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父母要多进行挖掘;
《师说》里还说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父母优秀不一定就是用来压着孩子的发展的,做父母的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不要处处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失望,太多的期望,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
冠军加冠军,不等于冠军孩子聪明与否一个是看先天,其次看后天和孩子的天性。
因为先天无法预测,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不是你觉得你教得有多好多好,这要看你的教育方式能不能被教育的对象所吸纳与接受。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一旦教育方式不被孩子所接受,那么孩子很容易会产生抵触心理,抵触了自然就学不进,学不会。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强硬也不能一味的妥协。需要两者结合。
各位看官们对于这位抱怨的硕士母亲,有什么建议或者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发表你的看法。
图文编辑丨阿梁,更多教育资讯热点持续更新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