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俗和习惯
土家族人的日常主食是玉米和大米,辅以红薯和土豆。酸辣菜是主要特色。你特别喜欢把黄豆磨成细粉,煮的清清楚楚,加菜叶煮,打成渣子。其他有特色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拌菜、团香等。
土家族喜欢饮酒,常见的有甜酒和用糯米、高粱制成的杂酒。一般来说,雪曲和杂粮封在一坛里,半年到两三年不等,久了就成了酒。客人到了,就放在堂案中央,用一根细竹关节作杆子,插在坛底,放在堂内,有鸡、鸭、鱼、肉等。两边,每边一双筷子,而不是座位。主妇开坛,主人请客人依次上前吸酒,然后举筷吃饭,互不觉得过分。他们吮吸和进食,唱歌和跳舞。
服装习俗和习惯
在服饰方面,土家族人朴素、轻松。传统的服装材料多为自织的蓝土布或麻布,史书中称之为“溪布”、“洞布”。女式上衣领口低,下摆右,领口嵌有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下摆和袖口附有三条小花边栏杆;穿“八分沙朗裙”,配多条直筒裙,再换上裤腿上有三条彩色花边的大裤子;女孩的素装是一件黑布单夹克。春秋两季,她穿着白色的衣服,外套黑色的夹克,看起来像乌鸦的喜鹊,被称为“乌鸦的喜鹊服”。头发盘成发髻,戴帽子或用布包头,喜欢佩戴耳、颈、手、脚环等银饰。
男式夹克是“琵琶领”,后来逐渐穿双翻领、全翻领无领;腰布带;裤子比较胖,裤腿又大又短,都是青蓝布,打底裤用的比较多;头上盖一条蓝丝手帕或五六尺白布,呈“人”字形;穿偏耳凉鞋、全耳凉鞋、布鞋或钉鞋。
建筑习俗和习惯
土家传统民居有四种类型:茅草房、土砖房、木架房、吊脚楼,此外还有石屋、窑洞。民居结构分为正房、厢房、屋檐:正房多为三间,中间一间为正房,前面有一个“咽口”;主屋两端前、垂直于主屋的两间为厢房;房子后面是飞檐,也叫拖檐。富人家建四合一的房子,前面叫门楼,中间是天井。
礼仪和习俗
土家族人非常注重礼仪。以前女人怀孕后,要请屠老师行一个“固胎”驱邪的仪式。分娩时一般会请助产士,祭拜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宝宝出生后,父亲抱着“喜讯鸡”去丈母娘家。男孩用公鸡,女孩用母鸡。三天后,婆婆家和亲戚朋友都带着礼物来祝贺我,也就是“打三朝”。满月那天,婆婆会送衣服,给宝宝“放脚”,正式穿上衣服裤子,称为“满月酒”或“敬酒米酒”。现在其实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和“满月酒”(敬酒米酒)合二为一,统称为“打三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